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构想,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球经济屡遭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冲击,国际市场运行堵点不断增加,全球产业链割裂与转移现象日趋显著。国际物流正是开拓新市场并提升其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突破世界供应链产业链困局的重要支撑,而“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建设正是新形势下应对不确定性、实现沿线各国共赢的智慧举措。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是浙江高度衔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走向的体现。
浙江位居“一带一路”海陆要塞,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全球物流链的关键节点,年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的宁波-舟山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最大小商品之都”义乌则是中欧班列新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浙江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物流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在国际物流以及物流对外合作上已取得显著成绩。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浙江应走在全国前列。
在国际物流既有基础与格局之上提升其立体互联互通水平是建设“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方向。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浙江物流要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笔者认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不只是“通道路”与“道路通”,应高度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全面探索国际物流立体互联互通水平提升路径;结合浙江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尤其需要在通道与仓储物流网络建设、物流服务改革以及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走深走实,推动物流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建设以浙江为核心的“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网络
浙江物流在区位、通道、运力、信息化等各方面优势突出,港口与机场集群分布,公路铁路水路通畅。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雄厚的贸易产业基础,强有力地支撑起浙江在“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的枢纽定位。近日,甬金铁路正式通车,实现了宁波与义乌两个新丝绸之路起点、两大国际物流枢纽的联通;杭州和嘉兴两大空港物流枢纽也将深度融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这大幅推进了浙江国际物流网络化、立体化进程。
浙江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亦要加快补齐补强航空运输、冷链物流、海外仓等短板,积极建设以浙江为核心的“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网络。一要持续畅通与扩容既有物流通道与仓储,充分盘活国内国际物流循环圈、多式联运与“四港”联动,进一步辐射内地、深入乡村、拓展海外,提升物流畅通性、开放度、辐射面与承载力;二要结合“一带一路”新市场的开拓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对外援建,“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存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差,运力和储力严重不足以及物流业深受西方影响等困境,浙江可以发挥海外工程建设的经验与优势,不断扩大国际物流网路,打通物流市场与全球物流链堵点难点;三要依据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海外仓布局,现有海外仓对国际贸易的支撑力远远不足,需大力扶持海外仓企业并推进海外仓联动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同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节能、合理、安全地布局海外仓,形成点、线、面以及区域与整体皆贯通的“一带一路”物流网络;四要补强冷链物流短板,以舟山、宁波、嘉兴、台州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提高冷库容量,加强冷链物流对外合作,打通跨国跨区域冷链物流大通道,提升冷链物流寄递服务水平;五要提升航空物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聚焦杭州与嘉兴两大空港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货运航线,推进空海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一带一路”物流网络立体化建设。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一带一路”物流服务体系
提升国际物流立体互联互通水平,需要在构建与畅通全球物流网络的同时推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国际物流降本增效对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意义重大,可通过贸易畅通助推物流畅通。浙江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际物流信息化、便利化、网络化发展,打造具有便利、快捷、优惠、安全、稳定等优势的“一带一路”物流服务体系。
首先,浙江要持续推进物流数字化改革,加强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数字物流、智慧物流、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是近几年浙江发展的重点领域,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援建与投资,创建物流各领域数据共享平台。其次,要顺应跨境电商全球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快递出海”工程,对内要借助物流枢纽与跨境电商集群效应,统筹发展国内快递集装箱组合出海新业务,对外要大力发展、合理布局海外快递,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国物流服务中心,助力中国物流与中国制造携手出海。第三,要加强便利化改革缩短物流流程,在物流运输上通过信息共享与及时更新,优化物流路线并实现物流跟踪,在物流环节上通过科学管理与人工智能减少物流环节并提高各环节效率,通过物流服务外包或在海外开设物流分公司以减少跨境物流部分环节,通过物流多功能服务中心建设集中处理相关物流环节,提供运输、清关、仓储、分拣、组合、转运、配送等一站式服务。第四,推动数字人民币解决物流行业支付痛点,跨境物流各环节各主体之间资金流动的通畅性、便利性与安全性极大影响了物流效率与费用,数字人民币因其稳定、可靠、可追溯等优势,确保了资金安全与支持畅通。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是国际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资金融通可效提升浙江国际物流的立体互联互通水平。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人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物流业进入飞速发展与转型升级阶段,目前物流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结构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高级管理者和技术者严重不足,尤其是国际化人才与海外物流工作者。培育壮大国际物流人才队伍,是提高物流行业发展韧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新形势下抢占海外物流市场先机的重要基础。一要加强高校高质量物流人才培养,结合科技革新、社会需求、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推进高校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促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实现专业对口;二要同时加强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知识在物流对外合作与海外物流公司的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物流堵点,跨越文化壁垒、促进民心相通,从而保障立体互联互通物流网络的畅通与稳定;三要加强政府、智库与企业之间的统筹协作,通过政府搭桥、智库支持、企业开拓全面推动物流各领域加速发展,尤其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等多个世界级合作平台,推进物流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四要鼓励人才走出去,提高物流人才国际化水平,改善海外物流从业人员待遇,加强员工安全保障,减少海外工作后顾之忧;五要健全海外人力资源本土化机制,以本土化视角解决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矛盾与冲突,实施跨国经营管理,是海外企业在所在国生存与运营的必然选择,也是稳定全球物流链的重要支撑。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物流设施联通不仅要与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协同发展,更要加快推进国际物流立体化、网络化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浙江应主动承担在“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中的主体力量,以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全面提升国际物流立体互联互通水平,率先打造“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战略支点与枢纽,让浙江物流与浙江制造一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续写浙江传奇。
作者简介:陈越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族群政治、非洲社会发展。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