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桐乡社科联举办第46期“伯鸿讲堂”分享“古代妆具”

发布时间:2024-03-11

|

来源:桐乡市社科联

浏览:

3月2日下午,由桐乡社科联举办的第46期伯鸿讲堂(桐乡)在桐乡市图书馆举行,邀请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邓莉丽做客。以“古代妆具面面观”为主题,从妆奁、镜架、粉盒、梳篦、杂项等五个篇章,为大家全面介绍古代妆具的源流及代表、古代妆具的功能与分类、古代妆具的审美风格等内容,解读它们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

《说文解字》中记载:“奁,镜匣也”“闺房脂泽之器”。简单来说,妆奁就是化妆盒,是一种可以将镜子、胭脂、梳子以及各类首饰尽数收纳的盛物匣。李清照曾将妆奁称为“宝奁”,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还有顾恺之《女史箴图》中所描写的古代女子梳妆场景——一位娇柔的女子,在她面前竖着一面圆形的铜镜,铜镜的旁边散落着形色不一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女子梳妆打扮时用的器具。

诗词中所描绘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可见,古人用于照容、收纳、修眉理发、调脂上妆、香身润肤的各种妆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的漆木梳妆盒、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汉代双层九子奁、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银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黑漆描金镜奁……依托一张张精美的实物图片,邓莉丽从形制、材质、纹样的角度,详解不同时期妆具的工艺特色和审美风格。

琳琅满目的梳妆用具,是打开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时代的造物观念、审美风尚,领略古今传续不绝的东方生活美学。

轻轻开启妆奁,犹如穿越时空,翻开一段尘封了千百年的时光,那些小小的物件,承载着每个时代的历史印证,“这个过程不仅是妆具功能演变的历史,而且是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变迁的过程,蕴含着古人的生活美学。”邓莉丽说。

桐乡市图书馆是县级社科普及基地,常年开展“伯鸿讲堂”活动、“书香赶集”社科普及进镇村活动等社科普及活动,为全面营造浓厚的社科人文氛围,加快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贡献社科力量。

(桐乡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