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荐书(107)静水深流

发布时间:2024-12-30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朵云·江畔书房荐书主题:静水深流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有意思。

马路上吆喝最厉害的店铺,可能是质量最差的那一家;大街上说话声音最响的,可能是底气最不足的那一个;职场上匆匆忙忙最忙碌的,可能是最碌碌无为的那一位,中国的语言系统里,这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越是会打仗的将军、越是会将战争在最初的时候就解决掉,看上去反而是功绩最不显著的。

越是年轻,锋锐越强,越是喜欢用奇巧的语言、光怪的色彩、出怪的言行博取关注;年纪见长,锋锐渐收,说话有了内涵、做事有了厚度,连喜欢的颜色、常穿的衣服也有了改变;等到年长,风华内蕴,很多大家最终让人欲罢不能的作品,往往出自晚年。那时候,无需多言,一颦一笑皆有意,这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智者无言。

今天推荐的三本书,有艺术史大师的力作,有知名媒体多年沉淀的人间百味,有一个大都市发展多年后的品读与沉淀。这些都好像历经秋霜而挂枝的火柿,看着安静,却能直击心底;如静水深流,在某一个静谧的夜晚,来一场澎湃的头脑风暴。

推荐一:《大师的晚期作品》

作者:[德]阿尔伯特·布林克曼,刘丽荣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

原书出版于1925年,是艺术史研究的一次跨学科的尝试。布林克曼的研究始于对精神变化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他尝试将几个世纪以来造型艺术家的晚期风格联系在一起,提出晚期风格的某些规律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艺术家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创作,布林克曼观察到晚期作品在形式语言和精神内容方面所具有的一个共同趋势,并将其概括为“融合”,一种形式与主题的融合。这种对比在构图和技法上很容易被证明,但是其本质只能在精神上被理解:伟大的艺术家在从成年步入老年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关系与环境相连的精神性逐渐走向内敛的精神性。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布林克曼(1881—1958),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于1905年在柏林夏洛滕堡技术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先后出任卡尔斯鲁厄、罗斯托克、科隆、柏林和法兰克福大学教授。他是巴洛克艺术专家,也是最早探讨城市建筑艺术的学者,曾主编27卷《艺术科学手册》,著有《广场和纪念性建筑》《雕塑与空间作为艺术造型的基本形式》《大师的晚期作品》《巴洛克雕塑》《变革中的精神:叛逆与秩序》《欧洲人文主义:从丢勒到戈雅》等。

读书笔记精选

本书作者引用了歌德一句话:“老人……失去了人类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他不再被同龄人所评判。”听来不免让人伤感,然而作者关注“晚期风格”看到的不是衰老和死亡,而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性转变,特别是在他一再强调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者就是书名所说的“大师”身上。在他们的晚期风格中,融合、宽容、包容力增强,在平静的内敛中完成了生命的成熟。本书的正文仅有六十页,包括图版也不过一百来页,举重若轻论述了一个艺术史上的重要话题,这对于动辄砖头厚又不知所云的学术写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作者不故弄玄虚,对于普通读者阅读,也亲切友好。难得,难得。

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周立民

推荐二《人世苍莽》

作者:澎湃新闻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8月

内容简介

《人世苍莽》收录了澎湃新闻十年来用心出品的人物故事,300多页里集结着这个时代普通人生命的低语,他们的故事表面看起来稀松平常,内里别有一番波澜壮阔。人的韧性在这篇篇故事中缓缓释放,爱与欲、卑微与勇敢、残酷与热暖、窘迫与慷慨、沉重与轻盈、朴素与瑰丽……命运之力牵拉着人,也塑造着人。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书中的主角并非舞台中央的人,也不是巨浪里的弄潮儿,他们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被裹挟着跌跌撞撞,但亦有自己站立的姿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韧性,他们奔忙着、奋斗着,书写了凡人的传奇。

作者简介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由前身《东方早报》转型而来,是中国第一个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面转型的产品。澎湃新闻全天候生产、聚合优质时政、思想、财经、文化类内容,实现主流资讯社交平台全覆盖。

读书笔记精选

一本真诚的新闻特稿集。27篇人物故事,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忧,也有普通人的挣扎与胜利。日常的深处,是静水之下的潜流。这本书走进太阳底下的日常,看见那些心灵深处的波澜,听见那些寂静中的喧响。在充满竞争与焦虑的当下,它还试图展现一种开阔和更多的可能性,去讲述那些并非选择所谓主流道路的人,追寻心灵归处的故事。而在怀疑的年代,这本书想召唤信念和勇气,给理想主义容身之所。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黄芳

推荐三《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作者:罗雨翔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后浪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线城市中个人、社区、政府、企业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公私合作(PPP)等问题的讨论也愈发激烈。纽约作为全球闻名的国际都市,是城市发展的“超级试验场”,也有着种种可供参照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书以一系列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串联描绘出纽约种种独特或奇异的城市发展现象(比如公共空间的打造、地铁运营、地产开发和规划等),并用制度的逻辑来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和学术框架,通过解构纽约来重构城市。

作者简介

罗雨翔,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参与以及主持北美20余地区的地产开发、经济发展政策与公共领域投资项目,曾就职于纽约市政府。哈佛大学建筑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硕士。注重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的议题,曾获世界银行都市扶贫学术研究奖,并在《澎湃新闻》《新建筑》等媒体发表文章。

读书笔记精选

为探究清楚纽约这座充满城市开发范例的国际大都市的运作机制,罗雨翔利用在纽约市规划局与预算办公室当“公务员”独特的经历提供了业内极为稀缺的深入观察视角。本书阐释的纽约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充满智慧的灵活合作模式探索,对于面对“城市更新”新课题的政府部门和地产从业者,以及关心如何自发组织管理好令人头痛的小区物业的普通民众,我相信都会极具启发性。

Ż-Studio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Ż-Friends’TALK主理人覃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