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40周年,也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要求20周年。12月26日下午,省社科联成立40周年暨“真”“情”“实”“意”要求提出20周年老干部座谈会在杭州举行。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主持会议并讲话,会领导班子成员与社科联老干部参加座谈会。会议回顾了省社科联的成长足迹和浙江社科事业的发展轨迹,听取了老干部对省社科联以及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社科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书写了繁荣浙江社科的壮美篇章。四十年间,“浙里社科”不断取得新进展,走在了全国前列,驶入了从社科大省到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快车道。
会议表示,浙江社科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步,与各位老领导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密不可分,与各位老领导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各位老领导心系浙江社科繁荣发展大局,凝心聚力、献计献策,为不断开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新时代新征程,全省社科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主动对标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锚定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重要任务持续奋进。 一是坚持“真”的立场,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省域样板,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展现浙江担当。用足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思想财富、实践财富,实施浙江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体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学理化体系化“循迹溯源”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八八战略”理论体系研究,推出一批具有思想高度、学理深度和浙江标识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体系,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传播的理论高地。 二是坚持“情”的态度,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完善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社科界齐心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社科”工作格局上展现浙江担当。进一步提升政治自觉,努力破解发展战略、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原创能力、学术评价、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围绕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关键,深入实施“之江社科学者培养计划”和“浙籍学者回归计划”,培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深化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深入推进科研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数字化改革,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科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实”的方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社科赋能,在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上展现浙江担当。聚焦国家和浙江战略需求,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和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新型智库,推动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建设,形成层次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新型智库建设总体布局。完善智库大成集智工作机制,形成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快速响应机制。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两个先行”等,大力推进“社科赋能+”行动,推出高水平智库咨政研究成果,为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大力推动高水平智库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标准、法律,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 四是坚持“意”的导向,深耕文化研究工程,创新发展新时代“浙学”,在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展现浙江担当。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按照“今、古、人、文”四大研究主题,重点突出当代发展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新时代“浙学”研究及传播等内容,组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多学科研究。推进“中国丝绸大系”研究,谋划启动“中国书法大系”研究,努力打造新时代“浙学”品牌。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规划,深化实施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学科登峰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培育孵化力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前列。实施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打造高水平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建设展示浙江学术成果、培育浙江学术品牌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