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 |《清廉中国: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时代图景》

发布时间:2024-12-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成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董瑛教授所著《清廉中国: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时代图景》一书,2021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类)。

简介

著作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马克思主义“廉价政府”建设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性理论工具,运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纪检监察学科知识体系,从根本原则、价值立场、方针方略、重大成就、战略目标等五个维度,构建清廉中国的逻辑体系和学术框架,勾勒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清廉中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时代图景。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开辟了治党反腐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新维度。著作以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为视角,系统提出了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五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对清廉中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进行研究探讨和理论构建,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和解读路径,为总结、评析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开创性实践、历史性意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维度和叙述框架。第二,概括了关于政党治理、清廉建设、权力监督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概念、新议程、新话语。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生成维度上,提出了正风反腐视域下人民群众“获得感”分析框架;从权力结构类型、腐败的本质、治理腐败的核心、权力结构演变规律、科学权力结构范式等维度,构建权力结构基本理论框架;建议与“强起来”的战略安排相协同,将清廉中国纳入党和国家战略,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文化优势,推进清廉中国的系统化、协同化、全域化构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文化清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廉实力”;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清廉中国政治逻辑,概括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五维科学体系,提出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标识,把握清廉中国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演进趋势、应对策略,推动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以学科化、中国化的反腐败理论引领腐败治理、清廉中国建设。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第一,持续受到学界、中央权威媒体、社会的关注、好评。著作自出版以来,已连续印刷七次共计 20000 多册,“作为一本学术理论著作,完全依靠社会口碑、市场口碑能连续加印的并不多见”(人民出版社);新华网、《人民日报》读书版、《光明日报》理论版、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先后发表书评。第二,与著作直接相关的前期资政成果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批示。先后在新华社《内部参考》、《人民日报内参》、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等发表相关资政成果 18 篇,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批示 1 篇,省级领导批示肯定 8 篇,关于“打造清廉中国的重要窗口”等理论观点、政策建议被采纳。第三,与著作直接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著作相关内容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等发表 32 篇,其中权威期刊3篇、权威报纸 10 篇、CSSCI 期刊 13 篇,《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14 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4 项,其中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作者简介

董瑛,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腐败治理、权力监督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