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西文化在嘉兴——“浙西之学与江南儒学”学术交流活动在桐乡崇福镇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桐乡,共同解码浙西文化嘉兴基因。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名义,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忠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交流会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桐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崇福镇人民政府承办,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协办。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名义说,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南宋时期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特别是宋代以后,程颢、程颐学说的南传、衍圣公孔端友的南渡,以及南宋浙东永嘉、永康、金华学派的形成,朱熹理学广泛传播,都标志着传统中国文化逐步在浙江大地根深叶茂、开花结果,浙江一跃成为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历史成就最高光的地区,同时也孕育出了浙东、浙西两大学派,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嘉兴作为浙西的核心地区,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挖掘好阐释好弘扬好浙西文化和江南儒学,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浙江以钱塘江为界,分为东西两侧。“浙西尚博雅,浙东贵专家”。作为“浙西”三府之一,嘉兴在浙西文化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处浙西地区的嘉兴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两个文化”如水利万物,浇灌了嘉兴的根与魂,不仅有以7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之源,也成为了浙西文化圈中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展现出了具有特有的嘉兴文化辨识度。
桐乡自古便是浙西文化重镇。桐乡地处杭嘉湖三地之中心,是宋代辅广,清代张履祥、吕留良等文化名人的故乡,与朱子学为特色的浙西文化有着特别的渊源,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北宋元丰八年,崇德知县吴伯举创办县学,并请《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撰文、大书法家米芾书写,合作完成《崇德县学记》,开启了浙西文教之风。南宋嘉泰年间,大儒辅广取“传之先儒,贻之后学”之义创办传贻堂,后改建为传贻书院,绵延八百余年,弦歌不绝。
明末清初,桐乡又迎来了一次文化学术高峰。思想家吕留良毕生坚守民族大义,宣扬朱子学说。一代大儒张履祥则以耕读传家,践行朱子学说。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编的《宋诗钞》,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宋诗风潮。崇德尚学、崇文兴教的文脉在桐乡大地生根发芽,滋养着一方百姓。
桐乡深受浙西文化润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年是吕留良诞辰395周年,张履祥逝世350周年,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传承和发展的文章?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忠海表示,一是要加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借力高校智库优势,深度挖掘浙西文化的历史脉络、思想内涵、学术价值等,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一批本地研究人才;二是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抓好文物古迹、非遗等保护利用,出版《张履祥评传》等,担起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历史使命;三是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浙西文化进学校,融入现代科技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开幕式上,“浙西文化名人的研究与传播”研究项目现场签约,该项目将围绕浙西文化名人及文化遗产,开展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申报,以及文化资源调查、大学生研学、本土研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合作,形成“1+1+x”政府与院校联合模式,构建浙西文化名人研究的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持续提升风雅桐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桐乡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市社科联将和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围绕研究项目开展紧密合作。合作期间,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桐乡市将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学术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的深度融合,把双方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为浙西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活动中还分别进行了《张履祥评传》新书首发及新书赠书仪式、复旦大学“江南儒学奖学金”颁奖仪式及“浙西文化社科研学点”授牌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还进行了专家发言。当天下午,“浙西之学与江南儒学”及嘉兴本土人文研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开展了分组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赴崇福镇中山公园、横街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考察。
(桐乡市社科联供稿 转自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