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 |《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成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轻鸿教授所著《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一书,202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该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传承”、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该成果在反思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本土文化,从不同角度推进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力图形成一个彼此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非虚构诗学发生语境和发展历程。从逻辑的角度,剖析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内在机理。从发展的角度,重构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当代形态。

该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该成果探讨信息时代文学和文学研究由虚构向非虚构转型的结合部和生长点,力图回应新时代文学理论研究寻求重大变革的强烈诉求。该成果认为,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在当代发扬光大,对于陷入“终结”困境的以虚构为特点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从自我封闭的疆界中解救出来,另辟了文论研究的蹊径。第二,该成果总结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力图为非虚构诗学研究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该成果认为,中国非虚构诗学形成原因、内在结构和基本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积极与西方文论对话,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思想走向世界。第三,该成果建构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向外转”话语,力图拓展本土文化研究的理论视域。该成果认为,不同于西方文化研究密切关注文学现象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的联系,中国非虚构诗学将文学研究的“向外转”与中国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社会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考察,在宏大的背景中确立文学研究的中国本土的文化维度,有助于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建设。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部分成果发表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权威刊物上,依据该成果开设的“学人口述史写作”课程入选学校首批“科研育人”课程。


作者简介


王轻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结项获得优秀等级。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