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创新”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16

|

来源:浙江省社会学学会

浏览:

wps_doc_0.jpeg

2024年12月7日,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创新”座谈会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主办,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的社会学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全省社会学研究者等百余人与会。

wps_doc_1.jpeg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毛丹教授介绍,本次学术年会征稿活动得到积极响应,相关论文总计收到368篇,经过专家学者评选,80余篇学术论文及作者在会上现场交流评议。

wps_doc_2.jpeg

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蓝汉林教授致辞,他表示,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浙江大地上新的政策、新的业态、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这都是社会学研究的丰富素材。

wps_doc_3.jpeg

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在致辞中指出,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围绕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2024年获评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王宁教授以“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经济转型”为题,以礼教伦理中三位一体的儒家经济伦理作为分析框架剖析了中国“经济奇迹”何以可能,从文化伦理的角度解释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消费不足现象。

wps_doc_4.jpeg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就“乡村新内生发展中的中国实践及其反思”为题,介绍“寻甸内生试验区”实践探索情况,构建了一套集理念、主体、资源、行动、结构等维度于一体的实践路径,并指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亟需树立以“社区为本”的新内生发展理念。

wps_doc_5.jpeg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以“社会工作的三个‘统分结合’”为题,指出在转型社会中,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以“统分结合”为基本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进而服务于“中国之治理”。

wps_doc_6.jpeg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张兆曙教授以“作为政策语言的‘帮扶’及其国家治理逻辑——一个标识性概念的理论自觉”为题,剖析了“帮扶”这个政策语言背后的制度内涵和独特的国家治理逻辑。

wps_doc_7.jpeg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教授以“先行一步: 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制度逻辑”为题发言,指出以浙江、广东、福建先行省份为分析对象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制度逻辑具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等特征。

wps_doc_8.jpeg

本次学术年会着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社会政策和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就新形势下的社会学及其研究的使命更新、前沿探索及未来导向等问题开展了交流和研讨,为促进社会学界业内深刻理解转型社会中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取得了预期效果。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