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荐书(102)找到真正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12-01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青衿读书会荐书主题:找到真正的自己

何为自我?大抵是喧嚷人海一组分,又或是闹市洋流一平和。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想要与他人并肩,试图为落单的想法寻得一方融洽。日复一日的迎合,在一步步的迷失中抵达汹涌后的死寂。

是否有某一刻,你顿下忙碌的脚步,自问这一切行为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活着;又或是为了,用堆砌在复杂思绪中的焦虑彻底淹没自己。

今天的荐书,我们不仅仅聚焦大众心理,还希望能通过聚焦心理问题,让大家找到真正的自己:你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工作的注解,你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些,因为最终你都要失去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推荐一《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

作者:[美]韦恩·韦登、达纳·邓恩、伊丽莎白·约斯特·哈默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心理调适”为主线,涵盖当代生活中与青年人心理调适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人格的构成及影响、压力应对、自尊与自我调节、人际沟通、友谊与爱情、心理障碍等,并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及行动方案。

在内容的编排上,各章均以个人探索练习为引。个人探索练习由自我评估(心理测验)和自我反思(相关问题)组成。正文主要介绍相关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每章以“应用”结尾,讲述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提高学业成绩、有效利用时间、提升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作者简介

韦恩·韦登,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教学分会(第2分会)和杜佩奇学院颁发的卓越教学奖。其研究领域广泛,从教育测量、陪审团决策、归因理论、压力和应激,到脑功能特异化。

达纳·邓恩,拥有弗吉尼亚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摩拉维亚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邓恩撰写了大量与其研究兴趣有关的论文、章节和书评,涉及心理学教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和教育评估等领域,2013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颁发的查尔斯·布鲁尔心理学卓越教学奖。

伊丽莎白·约斯特·哈默,获杜兰大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路易斯安那泽维尔大学心理学系凯洛格(Kellogg)教学教授。

读书笔记精选

合上书,我意识到这仿佛是在心灵的旷野进行了一场深度而细腻的旅行。白纸墨字,化身一位温文尔雅的引路人,引领着每一个摩挲书页、沉静思考的人儿触手探寻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之下的心灵奥秘。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那些未曾触及的角落。书中,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经的迷茫、困惑、挣扎与追求,都在这面镜子前变得清晰而深刻。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自我探索的过程比作一场寻宝之旅,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却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我被这种比喻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位勇敢的探险家,手持心灵的罗盘,穿梭在内心的密林深处,寻找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宝藏。而在谈及心理调适时,书中并未给出简单的“药方”,而是如同一位智慧的老友,耐心地陪伴我坐下来,一杯茶,一段话,慢慢地解开那些缠绕心头的结。它教会我,真正的调适不是逃避,而是面对;不是改变世界以适应自己,而是改变自己以更加和谐地与这个世界共舞。

尤为令人动容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个个真实案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让我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在自己的故事里看到了别人的光。这些故事,如同一剂剂温柔的良药,治愈了我心中的创伤,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读罢,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蜕变。心中那份原本的彷徨与不安,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坚定所取代。我开始明白,成长,原来就是一场不断自我探索与心理调适的旅程,而与自己和解、与世界相拥正是人们继续前行的目的与勇气。

丽水学院 陈周依缘

推荐二《我们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学40讲》

作者:王芳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内容简介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和别人有何不同?这些不同从何而来,对我又意味着什么?星座科学吗?i人还是e人的分类是否有据可循?不同性格测试量表是科学还是迷信?我们可以相信哪些测试又该如何避免被测试贴标签?本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网罗人格心理学领域代表性人物及理论,依托“人格特质”描画形形色色的个体,围绕“人格成因”梳理形塑个体差异的复杂力量,聚焦“人格动力”阐释个体差异的人生意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认识描述人格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进而看到人性的光辉一面,去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由意志、选择和责任对人生的改写力量,成为完整而独特的“我”。

作者简介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讲授课程包括“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文章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人格与个体差异》《积极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等,译有《人格心理学》《努力的意义》等。

读书笔记精选

在《我们何以不同》中,王芳老师分三个篇章:即人格特质,我是谁;人格成因,我从哪里来;人格动力,我到哪里去的经典的哲学三问,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解答这三个问题。例如在第一篇章中,人格类型和特质,有很多人喜欢去研究自己是什么星座,根据星座去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也利用行为去给别人的行为贴标签,书中给出了星座不靠谱的事实依据,来说明利用星座来解释一个人性格的非科学性和非相关性,进而引申到“特质”上,每个人都会有些核心的人格特质,具有的程度和特质之间组合方式的不同,就产生了个体差异。

在王芳老师的文字中,无论是对概念的阐述,还是对于现实个例的分析,客观理性又严谨,舒缓又温柔,让我兼得知识学习和阅读体验,有着超高的宜人性。同时,整本书的框架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衔接也非常有条理和呼应,从荣格讲到弗洛伊德,从MBTI讲到大五人格,从社会环境讲到家庭养育,看似包罗万象,实则每一个分享的角度都不落俗套。

最后王芳老师引用了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一句话:“我们人类一直没有弄明白,宇宙是为什么而存在,人类又是为什么而存在。原来,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这个谜题的答案”,因为我们永远在“成为”,可以被描述却无法被定义。

浙大城市学院 曹馨尹

推荐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内容简介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本书看似一本儿童读物,实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

作者简介

罗伯特·戴博德(Robertde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读书笔记精选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书中的这句话带给我强大的共鸣,在一些看似与他人的关系中,其实都是每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对自我内在的探寻。表面上是蛤蟆先生去心理咨询,实际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搜寻到自己的身影,蛤蟆先生孤独自卑、不敢反抗却又不安于现状,这不正是芸芸众生所面临的哲思难题。因此这次阅读实际也是对自我的一场疗愈之旅。从自我探索、理解童年、人格结构到人生坐标、自我负责等问题。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科普与深度间把握平衡。

阅读完这本书,或许情绪问题依然存在,或许当情绪来临时我们依旧感到无力。但没关系,我们因为阅读收获了更多选择的路径,收获了更多解决方法。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一次次坚定地救自己于情绪的水火中!

浙江工商大学 俞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