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三有读书会荐书主题:藏在宋史里的芥末微尘
如果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那么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简单来说,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一种倾向。这种文化风格,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是指一种意识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塑就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特点:民间信仰兴起,佛教道教逐渐贴近现实社会的需求而走向世俗化;人们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更关注人的教养和成长。这何尝不是今时今日我们现代人所向往追求的境界。
有学者认为区别于唐代的贵族社会风尚,宋代则是平民社会。看宋史,要看的是平民的宋史、世俗的宋史、人文的宋史,是一砖一瓦、一饮一啄的日积月累,是人间烟火、芥末尘埃里的微言大义,是鸡鸣狗盗、市井人家里的仁义礼信。
本期荐书,让我们一起走进帷幕重重的宋朝,深掘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或许在其中我们也能找寻到丢失的遗忘的,另一个自己。
推荐一《风雅大宋》
作者: 王佳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内容简介
《风雅大宋》系列分别对北宋开国时期 、宋真宗到宋仁宗时期以及宋仁宗到宋神宗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作者融合对比了正史和古代笔记的内容,详细解读了宋代开国到统一的历史,以轻松舒畅的笔触,探寻了南北两宋皇帝、士人以及武将各类人群的精神世界,重点在凸显人性和个性。宋朝“不杀上书言事者”,且谏官可以“风闻奏事”,所以这是封建社会中国文人最为活跃的时代。这种政治气候的宽松,使得士大夫的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掘,因而也就有了各类极具鲜明特色的人物。
作者简介
王佳,198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驻会作家,陕西青年文学协会理事。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曾在《东方卫报》主持专栏,现任职于长安大学,从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副编审。曾出版历史小说《秦岭神脉》。
读书笔记精选
《风雅大宋》将正史与野史结合,没有正史的呆板,又不像野史肆意。作者用她女性的细腻和青年学者的锐利,展现了一个被认为是“积贫积弱”但又文化繁盛的宋朝。在她的笔下,大宋脱离了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变得真实有温度,历史人物不再是刻板,而是鲜活明亮,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开清明上河图之盛世,到王安石变法拯救危机,通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北宋的人间烟火中,为那些命运各异、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惋叹。
浙江传媒学院 缪佳婷
推荐二:《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
作者: 【日】宫崎市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宫崎市定在书中考证了众多的水浒人物,试图揭示作为小说的 《水浒传》和宋代真实的历史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作者认为,《水浒传》并非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 对一些人物性格的描写,竟与史实相当一致。被写进小说里的除了真实的历史之外,很多民间故事、稗官野史的东西不可谓少。另外也有很多能够反映当时世态、生活方式等宋代原本生活面貌的素材。透过文本与史料的考据,作者引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宋文化。
作者简介
宫崎市定,日本东洋史学家,战后日本“京都学派”导师,20世纪日本东洋史学第二代巨擘之一。1978年获得“儒莲奖”。出版有《宫崎市定中国史》《中国史》等。
读书笔记精选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其鲜明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备受瞩目。基于《水浒传》的成就,日本著名史学家宫崎市定在他的著作《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中,对于《水浒传》的历史真实进行了剖析与探讨,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宫崎市定对于《水浒传》中的虚构元素的分析。他指出,虽然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例如,小说中对抗大辽的情节,虽然与真实历史有所不同,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渴望和对抗外敌的决心。这些虚构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浙江传媒学院 王舒雯
推荐三:《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
作者: 顾颉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内容简介
从杯酒释兵权,机关算尽的赵匡胤,到凭两千人起事、气吞万里到一统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机,再到东讨西伐,天下臣服的铁木真,他们的崛起、壮大与衰弱有何异同?为何中国各族的争斗,在这时到达高潮?繁华绝世、武力显赫的宋朝,为何总是能受到异族的压制;为何受到异族压迫的宋朝,为何能繁华绝世?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读书笔记精选
历史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宋蒙战争中,既有英勇的抵抗者,也有背叛的民族叛徒;既有智慧的战略家,也有愚蠢的统治者。这种复杂性使得历史更加引人入胜,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历史。
《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是一本讲述中国历史上宋朝与蒙古帝国之间长达三百年的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书籍。首先是成吉思汗的崛起。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立者,他通过智慧和勇气,将蒙古部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军队屡次征服邻国,最终将战火引向了南宋。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对于国家的命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成吉思汗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宽容和包容,他不仅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还鼓励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包容性使得蒙古帝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其次,忽必烈的改革。他在成为蒙古皇帝后,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行省,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这些改革使得元朝在短时间内迅速稳定下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不断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抗元将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在被俘后,他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文天祥的忠诚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一个人的信仰和信念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书的最后以南宋的灭亡为终章,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由于政治腐败、内乱不断等原因,南宋最终被元朝所灭,实在可惜,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保持政治清明、内部团结。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在宋蒙战争中,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同参与,共同经历了战争的磨难。这种民族融合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后来的民族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融合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斗争,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认识和理解它。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和战略智慧。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民族融合、文化传承和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浙江传媒学院 蒋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