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以短视频为支点,撬动新经济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4-11-26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5G时代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广阔的外部应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应该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浙江省政府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浙江共建国家级短视频基地,致力于推动浙江省移动短视频快速且健康地发展。该基地以短视频为杠杆,旨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新形态经济,为“文化浙江”这张金名片的建设开辟新的业态路径和模式创新。

一、现状:5G时代短视频助推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5G技术驱动信息传播出现视频转向和移动转向。而5G-A(5G-Advanced)作为5G技术演进的下一个阶段,则进一步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其推动下,制作和观看短视频已成为用户休闲娱乐的主要生活形态。不管是短视频平台直播,还是微短剧,都成为了浙江省数字经济的新增长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的规模已达10.53亿[1]。2022年,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高达2928.3亿元,占整个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的40.3%[2]。其中,微短剧后来居上,预计2024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到2027年更是有望达到1000亿元[3]。

一方面,短视频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精准的算法推荐技术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算法技术让短视频内容能够精准匹配每个用户的兴趣,满足个体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短视频还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电商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共同开发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在短视频和电商直播的推动下,浙江省数字广告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浙江数字广告业务收入达到1169.13亿元,占全省广告业务总收入的74.86%[4]。同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9867亿元[5]。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模迅速扩大,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经济形态、业态和模式蓬勃发展。

二、浙江省短视频文化产业发展探索

(一)短视频+文旅,延长产业链

短视频所引发的空间“转换”,让观众能够通过竖屏视角领略各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进而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商业价值的转化。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已成为文旅系统实践与创新的新阵地,浙江省文化旅游厅及省内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入驻,其中“浙江文旅”抖音号在2023年1月至11月期间,发布了857条视频,粉丝数量增长了约13万,总播放量达到了约6500万次[6],该账号对“西湖挑花郎”“之江文化中心启用”“亚运会开幕式”等具有深厚文旅价值的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原创报道,成功打造了多个热门视频。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作为线下文旅服务的新窗口,为用户开辟了全新的服务渠道,构建了线上市场,实现了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7]。2023年,“抖音乡村计划”的子项目“山里DOU是好风光”在浙江成功落地,内容涵盖商家培训、文旅达人生态体系建设、旅游线路推广、非遗文创设计等多个方面。浙江省内11个地市和89个区县的文旅项目得到了有效推广,抖音相关话题的播放量超过了5.1亿次,为文旅产业带来了14.85亿元的综合收入[8]。

此外,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中国短视频大会》,作为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的首个业态节目,全网视频播放量高达9.7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3亿次。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致力打造主流视听新媒体高地。在节目的第二赛段,优质创作者被邀请深入杭州拍摄短视频作品,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杭州的城市形象,促进了短视频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除了众多项目助力浙江省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外,浙江省本身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IP资源,为短视频创作插上了文化的翅膀。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公布全省首批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名单的通知》中,明确列出了良渚文化、南湖红船、塘河夜画、宋城千古情、静城宁海、南孔爷爷、缙云烧饼、大云云宝、海上古城、太湖龙之梦、横店影视城、跟着课本游绍兴、和合天台、南浔古镇、神仙居等15个入选全省首批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的名单。这些IP充分展现了浙江文化灵韵。基于此,浙江省深耕本土特色文化,挖掘文化IP符号,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文旅品牌,并逐渐构建起文创产品开发、IP授权等产业链。

另外,本地网红、乡村主播的联动也给浙江省带来巨大流量,推动了“短视频+文旅”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丽水政府与网红达人合作的活动,成功向广大网友推介了丽水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产品“乌牛早”,仅两小时的直播就吸引了数十万的流量。同样,浙江也涌现出众多本地网红达人,他们凭借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政府的政策、资源支持下,共同促进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紧抓微短剧,释放文化经济价值

微短剧作为短视频行业的新兴领域,在内容和商业化层面均展现出了显著的市场潜力,其优势包括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以及强烈的沉浸感。浙江省,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大省,在微短剧平台搭建与产业构建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横店为代表的多个地区积极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吸引了众多微短剧相关产业的入驻。

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微短剧的创作方向,涵盖乡村旅游、重大考古发现、非遗项目、文物展示、社会精神表达、产业旅游、城市漫游以及景点景区等多个方面。截至2024年10月,已累计发布了四批共计114部推荐剧目,其中浙江省有23部作品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浙江微短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尤为显著,2024年1月至9月,15个取景地所在景区共接待游客8745.93万人次,同比增长9.05%[9],微短剧的赋能效果十分明显。以武义县制作的《带你去个好地方》为例,该剧热播后极大地提升了武义旅游景点的IP价值。2024年1月至8月,武义县全域游客接待量达到51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1%;过夜游客总量为19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92%[10]。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微短剧+”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延伸文旅产业链,该战略有效推动了地方文旅的发展,并实现了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兼顾。

与此同时,浙江多个地区迅速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微短剧的平台构建与产业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微短剧市场火热之后,杭州市临平区与快手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了快手短剧(临平)内容生态中心,致力于打造涵盖“写、拍、播、评、投”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并展开了包括成立微短剧专项基金、孵化小微创作型文化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此外,临平区还成功举办了杭州·微短剧大会,成为了微短剧领域的先锋探索者;同时,临平区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联合广电总局网络司、作协网文中心等五家单位推出了《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发布了《临平区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成立了规模达上亿元的全国首个微短剧基金“大美临卓”,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临影厂”微短剧拍摄基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水平,临平区先后与华数、优酷、快手、华策等众多知名平台及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引进并落地了博地影视、华策影视、映客直播等一大批优质的影视文化企业,成立了“临剧力”微短剧联盟并发布了行业倡议,有力推动了微短剧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也设立了2亿元的微短剧发展基金,制定了被称为“黄金10条”的微短剧扶持政策,构建了以“一政策(基金)、一基地、三中心、三平台、二评价载体”为主体的“11332”微短剧产业发展体系。浙江省网络微短剧余杭区审查分中心、良渚芯云城影视基地、中广联短视频短片委员会·精品短剧创作基地、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余杭影视培训基地、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余杭)人才培训基地等重点平台相继揭牌成立。仅良渚新城就建设了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芯云城影视基地,并搭建了国内领先的元宇宙制片棚,计划吸引300家影视公司入驻。为了保障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杭州市钱塘区成立了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并落地了浙江钱塘数字短剧产业园及孵化园,确保微短剧从制作到宣传发行都能合规进行。

(三)AI革新视频生产,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在浙江,云计算、AI、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均得到了较早的实践应用。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它正逐步改变着短视频的生产和投放等各个环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推出的AI扩图、AI换脸、“一键成片”等功能,显著提升了短视频的质量和产量。AI视频分析引擎通过对原始视频进行结构化信息抽取,为后期视频的智能检索奠定了坚实基础。在AI的助力下,短视频编辑软件能够迅速自动识别素材中的场景、物体等关键要素,并通过分类标注,让工作人员更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料,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此外,AI合成视频工具能将文本、图片、音频等元素自动化融合创作,降低了创作门槛,使得素人创作者也能轻松上手。而AI生成的虚拟人更是极大改变了网红达人的形象,虚拟人带货直播、虚拟人偶像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为创新经济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3年7月,杭州文广集团正式启用了短视频AI生产实验车间,该车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集成流水线,实现了从策划、采集、编辑到发布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国内首档全流程人工智能生成的全媒体短视频节目《冠军AI亚运》便是在此平台上诞生的。该AI实验室还致力于为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孵化新业态,为短视频产业注入更多活力,提升整体生产力。

(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新消费

随着产业链的打通以及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短视频行业的商业潜力正被逐步挖掘和释放。一方面,传统文化为短视频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其蕴含的灵韵美与东方美在当下浮躁、碎片化的互联网内容中显得尤为珍贵,精准契合了文化市场,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审美需求。例如,越剧《新龙门客栈》在抖音平台推出的9.9元付费直播,吸引了高达925万人次的观看,收获了近4000名观众发布的超过1.4万条评论,至2023年年末,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已突破10亿次。线上流量成功引导至线下,演出门票供不应求,且80%的观众为从未接触过越剧的年轻人;剧场内的消费区域通过售卖餐饮与周边文创产品,展现了显著的文化“溢出效应”。另一方面,短视频在展现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涵盖了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抖音平台推出的“抖音非遗计划”,通过扶持非遗项目,有效传播了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线上市场涌现出流量分成、产品广告植入、直播带货、视频链接跳转购物页面等多种新型商业模式[11]。浙江的富阳油纸伞、越窑青瓷等非遗项目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广泛传播,富阳油纸伞的非遗传承人入驻抖音后,积累了超过60万的粉丝,有力带动了油纸伞的销量,首月销售额便达到了10万元。

三、浙江省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建议

(一)增强集群效应,充分开发产业链

产业集群对于塑造区域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吸引更多资源、企业和人才汇聚,进而增强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浙江的短视频行业可以进一步强化与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动区域品牌的塑造和产业的整体提升。同时,短视频行业的全产业链开发仍有待深化,当前该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于流量支撑的广告营销和电商引流等,未来应加大在内容IP打造、线上线下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在微短剧领域,应充分利用内容IP价值和存量用户价值,追求内容的精品化和艺术化,让小体量的作品也能展现出大格局。

(二)加强文化价值开发,增强溢出效应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持续进步,其未来发展应更加注重文化形态与价值传播。当前,部分视频文化产品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点击率,导致文化内涵的缺失,使得这些短平快的内容难以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文化产品的溢出效应有限。因此,对于兼具娱乐性和文化性的短视频产品而言,深入挖掘和展现文化的魅力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与旅游、教育等领域形成协同发展,延长产业链并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短视频与文化产业的联动,提升对文化“实物”产品的转化能力。

(三)新兴技术落地,创造新消费场景

技术落地是短视频产业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兴技术需稳定且高效地服务于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及用户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其价值,促进产业共赢。一方面,技术需精准融入具体的消费场景。新兴技术能够创造新颖的体验与交互场景,通过构建数字文化新消费场景及项目,为文化消费注入新活力。例如,浙江省的文化IP符号可以充分借助AI、VR等技术进行深入挖掘,创作AI微短剧,实现多元联动。此外,将数字人技术融入短视频创作平台,实现批量化生产数字人播报内容,可便捷地满足常态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需求。另一方面,需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技术的迭代与优化,还能确保技术实际应用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在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与分发各阶段,各方应积极促成合作,推动技术落地。例如,快手研发的“AI对话”语言模型功能已在快手APP开放内测,在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总体而言,随着5G-A技术和AI的持续发展,短视频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此时,行业不仅应展现更多的商业价值,更应凸显其文化价值。浙江省在短视频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短视频平台融合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赋能短视频内容生产,创造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推动短视频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并促进了短视频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附下载)[EB/OL],(2024-04-03)[2024-11-1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RKHF2B05346KF7.html

[2]艾媒网.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EB/OL].(2023-11-22)[2024-3-20].https://www.iimedia.cn/c400/97005.html.

[3]王丽新,李豪悦,电影、长剧正收缩 微短剧渐成新势力[EB/OL],(2024-10-31)[2024-11-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031/c1004-40350920.html

[4]中国消费网,浙江广告业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双跃升[EB/OL],(2024-08-16)[2024-11-10] https://www.samr.gov.cn/ggjgs/sjdt/gzdt/art/2024/art_8e5337750d3c46c29fd34e7d6975d3bc.html

[5]浙江省统计局,202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3-04)[2024-11-10] http://zjzd.stats.gov.cn/zwgk/xxgkml/tjxx/tjgb/202403/t20240304_110816.html

[6]浙江文旅政务,喜报!“浙江文旅”微博号、抖音号传播力指数跻身全国前十[EB/OL],(2023-11-28),[2024-11-10] 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U0MTg1ODE5NA==&mid=2247711712&idx=1&sn=e37e8711fffae321b5ef0220ee7862cb&chksm=fb2e7b1dcc59f20b8bf6a7fbe33419462475936d4428821fb26ff6b19a7e5b86cb53c967c375&scene=27

[7]白晓晴.泛在的参与:旅游类短视频的文化生产及产业重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2):143-149.

[8]东方网,抖音生活服务“山里DOU是好风光”落地浙江,助力89区县乡村文旅商家增收 [EB/OL],(2023-06-01),[2024-11-10] 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306/01/WS647829a4a31064684b0540e3.html

[9]新华网,让“微短剧+文旅”实现双向奔赴[EB/OL],(2024-11-13)[2024-11-13] https://www.news.cn/digital/20241113/8d933c9191aa47038d6b662e9825ad6d/c.html

[10]高雅,微短剧赋能文旅,浙江省“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出炉[EB/OL],(2024-10-24)[2024-11-13],https://zjnews.zjol.com.cn/yc/qmt/202410/t20241024_30601643.shtml

[11]于涓.“脱域”的“再嵌入”:短视频平台赋权非遗传播——以抖音为例[J].电视研究,2022(5):74-76.

作者简介:

骆静雨,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智能传播、青年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社科基金1项,参与若干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

朱凯欣,浙江理工大学。

课题信息: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G时代下浙江省移动短视频“智能+”生态发展研究(21NDQN229YB)》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