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图书馆共同主办,星空读书会“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人工智能”主题读书分享会在图书馆五楼杭电文库顺利举行。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李琳、图书馆副馆长张晓泉,以及80余名师生现场参加了分享会,3000余人次线上观看了本次直播。理学院院长邓重阳教授、计算机学院学术副院长余宙教授、理学院饶文嘉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读书分享会由图书馆馆长徐明教授主持。
今年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使用物理学的工具来开发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的基础。此消息一经发布后,就让很多圈内圈外的人颇感意外: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本次分享会重点围绕“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就“怎么看”和“怎么办”两条主线展开认真探讨。
邓重阳首先从其个人著作《这是为大一新生而写的数学书》谈起,畅谈了所有事物本质上可视为函数的观点,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余宙向大家重点推荐了《走进人工智能》这一科普图书,认为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方面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物理学和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思路;不仅仅是物理学,很多学科的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交叉学科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饶文嘉重点推荐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探讨了人工智能研究如何受到物理学启发,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发展与物理学概念的关系,强调了物理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贡献。
在谈及“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给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科研择业等方面有哪些启示”这个话题时,邓重阳引用孔子名言“君子不器“,鼓励当代大学生不应受限于专业标签,积极开展跨专业、跨学科学习与研究,通过不同学科视角的综合运用提升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余宙探讨了AI技术对于大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利用AI解决跨学科问题。饶文嘉建议同学们在专业领域之外接触其他学科领域,以拓宽视野和激发思路。
在交流互动环节,大家就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与挑战、人工智能与人类就业失业的影响等问题提出疑问。三位主讲嘉宾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哲学博士戚陈烔老师作了精彩点评。
本场读书分享会,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物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平台,也激发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与好奇心。通过专家的精彩分享与现场互动,大家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增强了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图书馆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多元化、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全校师生的学术成长与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成员单位,星空读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