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宋代通信浅说

发布时间:2024-10-21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古今社会,信息的传递统称为通信。通信是人类社会分享消息、传递情报的主要方式,在某些特殊阶段,关键信息是否能及时送达甚至关系个人乃至朝代的生死存亡。因此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希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最早的时候,人们通过结绳记事、烽火预警,后来扩展到利用信鸽归巢、鸿雁迁徙、专人递送等生物传递的方式传递信息,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古代邮驿系统。

邮驿制度在周王朝时期初具模型,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命大臣陈群等人以东汉《厩律》为基础整合邮驿规章,颁布了一部专门的法规《邮驿令》。可惜这部法规原文已经失传,如今仅能从后代《太平御览》等类书的辑文中看到部分记载。比如法令中规定了魏军行军用通信规范“马步军闻雷鼓音举白幡,水军绛旗,大小船皆进,不进者斩”,还提到了紧急文书必须“插羽”(类似后来的鸡毛信)。

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带来的文化普及,文书社会的特点日益彰显。中央与地方之间、官与民之间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文书来保持联系,故而对通信更加依赖。统治者高度重视,不仅改善了官方的邮驿体系,士人等阶层也发展出了多样化的私人信件往来渠道。

宋代官方通信体系主要依托于驿传制度,在管理上,是邮驿事业走向军事化的开端。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的邮驿类型“分为步递、马递和急脚递三种。”步递就是步行,它是古代邮驿的基础,速度也是三种当中最慢的,但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在偏远地区或道路崎岖的山区。马递顾名思义就是人骑马传递,主要用来传递比较重要的且时间要求急的公文;由于马匹的速度快,一般规定一天最少要赶三百里路。最后一种就是急脚递,采用轻骑接力、昼夜兼程的传递办法,是速度最快的传递方式,要求能够日行四百里。宋熙宁年间甚至还出现过金字牌急脚递,要求速度达到日行五百余里,这种形式的邮驿主要用来传递朝廷紧急文书或者边关紧急战报。在《水浒传》中,有着“神行太保”绰号的戴宗,更是以其非凡的邮驿能力著称,据说他能够日行八百里,远超常规急脚递的速度,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传奇人物,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快速传递信息的极致追求。此外,在通信内容上,传递紧急军情通信中一般会加入“阴符”“阴书”等古代暗号和密码技术,使得敌人难以破解信息内容。

而宋代的私人通信,则主要通过递铺、专人和便人三种方式实现。递铺是依托官方邮驿系统顺带,这是最主要的文书传递方式,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指的就是驿站的代传;但这种方式文书传递范围受限,只能辐射官道和运河周边。专人是以送信为目的的专使,虽然能保证准确性但花费巨大。便人则是顺路捎信,时间上无法保证,时效性差。

虽然有各种缺憾,但宋代的通信已经具备了高度组织化和技术进步的特征,在当时而言极具活力。尤其在军民两便、法规制定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