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徐福东渡,海丝扬帆——高质量推进慈溪市徐福文化旅游开发

发布时间:2024-10-12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徐福东渡”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它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次有明确官方记载的大规模海外文化交流事件,对东亚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成了以中日韩为核心区域的徐福文化圈的形成。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中日韩各地纷纷着手进行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工作。然而,审视国内的徐福文化旅游开发状况,普遍存在开发深度不够、能级不高、内容丰富度不足等问题。慈溪,作为徐福东渡的启航之地,在徐福文化旅游开发方面同样仅限于遗址观光、非遗体验以及品牌借用等层面,对于徐福文化背后蕴含的海丝文化、和合文化、吴越文化等深层次内涵的挖掘与运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徐福东渡与慈溪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并提炼徐福文化的核心要素,从旅游发展主题的定位、文化传承与推广、旅游项目的开发、节庆活动的策划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开发建议,旨在为慈溪市的徐福文化开发与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决策支持。

一、徐福文化与慈溪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吴越地区徐福东渡的民间传说多以达蓬山为中心

据《史记》所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展开了其第五次出巡,期间曾亲临会稽之地。沿秦始皇第五次南巡路线流传的徐福传说,多以地名传说为主,其中浙东慈溪的达蓬山,在中国沿海众多徐福遗迹中尤为突出,既有丰富的文献史实记载,又有众多留存至今的遗迹可供考证。“达蓬山”之名源于宋宝庆年间的《四明志》,书中记载:“大蓬山又名达蓬山,……秦始皇东游至此,欲由此进入蓬莱仙界,故而得名。”此外,秦渡庵遗址、摩崖石刻(这是我国唯一保存至今、反映徐福东渡历史场景的遗迹),以及千人坛、龙门坊、小休洞、埋马山、埋马坟、跑马岗、徐福庙、望父石、棋盘塘、望火塘、斗鸡石、佛迹洞等地名与遗迹,都在诉说着徐福东渡的传说。

另据《徐偃王志》记载:“徐之始亡,偃王北走徐山,后迁至浙之甬东。”东海郡的徐族因故被迫南迁,选择了浙东地区,特别是达蓬山周边定居。达蓬山南北两侧存在的徐姓村落,有学者曾将其与徐巿(福)相联系。1992年,在浙江慈溪更是发现了徐福宗族的家谱,这进一步证实了徐福与达蓬山之间的深厚联系。

(二)浙东海洋文明的兴起为徐福东渡创造了条件

河姆渡的农耕文明在七千年前的海侵之后,孕育出了以“舟船交通、排筏浮载”为特征的海洋文明,并造就了一支擅长驾舟的“古越人”。而达蓬山不仅亲身经历了这场海侵灾难,还见证了无数出海远航船只的启航与经过,每一艘海船都得从达蓬山下经过,或在此启碇扬帆。因此,位于达蓬山下的凤岙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泊船埠头和避风港湾。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造船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加之战国时期中国五大港口城市之一的句章港就位于达蓬山西南17公里处,这为徐福大规模船队的出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徐福东渡航线反映了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大体航线

“海上丝路东方航线”起源于秦汉时期,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公元前209年,徐福船队选择了南路航线,从浙江北部沿海出发,顺长江、钱塘江等淡水径流而下,借助候风站潮的指引,沿着舟山群岛一路向东,最终汇入黑潮暖流,抵达了日本列岛。徐福东渡的这一航线,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早期雏形,而徐福及其率领的“男女三千人”也成为了该航线有史以来被正史所记载的第一批航海者。自徐福开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以来,直至汉代至隋唐时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始终保持着畅通无阻。

(四)徐福东渡是秦汉时期吴越移民集团的代表

安志敏在《江南文化和古代的日本》中,谈及古代通往日本的诸多海途时,提出了由中国东海岸直达九州的“东海通道”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之一。而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王勇教授更是提出了“古代日本吴越移民王国”的论断,认为那些自称“泰伯后裔”、又能航海通吴的部落国家,实际上是以江南一带的吴越移民为主体创建的,他们最早抵达九州地区,但在秦汉时期移民浪潮的推动下,逐渐向东迁徙至内大和一带,并在那里创建了大和朝廷,因此被奉为天皇的始祖。这与徐氏总谱中的记载:“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徐福52岁,东征胜利,征服土酋,在大和即王位。”不谋而合。徐福无疑是这些中国大陆移民的杰出代表,其东渡之旅也是古代大陆移民向日本列岛传播先进文化这一历史事实的生动写照。

(五)徐福东渡将江南(吴越)文化带到日本,促成“弥生文化”的诞生

徐福等人将江南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及文化知识带到了日本,向当地土著传授了农耕、狩猎、捕鱼、锻冶、制盐、酿造、纺织等技艺,并传授了医术、针灸等先秦文化,这些技术的传播促使日本迅速从绳纹时代跃升至弥生时代。同时,徐福东渡征服日本列岛后,在训化、教化和同化土著民的过程中,采纳了儒家“大和”思想,以“德”的理念治理列岛,将儒家“大和”理念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徐福的和合共生思想成为了“大和民族”的起源,徐福东渡也因此成为华夏“和合文化”思想的杰出体现。

二、徐福文化的内核分析

从“求仙”的视角审视徐福“东渡”,它象征着人类对福文化的执着追求。徐福文化的诞生源于秦始皇对“长寿”(五福之首)的渴望,这折射出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从“航海”的视角来看徐福“东渡”,它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技术的巅峰。徐福是迄今为止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世界性航海家,其东渡航线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早期形态,标志着浙东海洋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文明”的视角解读徐福“东渡”,它代表了早期华夏文明的对外传播,推动了东亚文明的加速融合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重要实践。徐福文化构建了中日韩人民共同的文化认同,徐福东渡的壮举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慈溪市徐福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将徐福文化纳入到中华核心文化体系,打造“徐福东渡,海丝扬帆,福泽四海,和合天下”的文化名片

从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出发,将徐福定位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东亚文明交流的桥梁(吴越移民集团的杰出代表)”“中华和合文化的践行者”,致力于打造“徐福东渡,海丝扬帆,福泽四海,和合天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并将其作为慈溪市打造达蓬福地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主题。

徐福东渡,不仅是流传千古的传说,更是确凿的历史事实。慈溪市在开发徐福文化旅游时,应跳出“传说”桎梏,深入挖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

海丝扬帆,宁波慈溪正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新交汇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开拓者,徐福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加强徐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徐福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泽四海,徐福东渡的初衷虽源于秦始皇对“长寿”的渴求,但其最终结果为日韩等国带去了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为当地民众带来了福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徐福文化的形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和合天下,徐福东渡是中国古代华夏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精神的典型体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驱。徐福文化、徐福精神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其影响力跨越时空,遍布中、日、韩等世界各地。徐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二)构建“系统研究—成果转化—传播推广”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为徐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1、完善徐福文化系统研究架构

成立“徐福文化中心”,搭建全国徐福文化研究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全球徐福文化博物馆与文化研究会联网共建,为徐福文化研究与推广提供全方面服务平台。加强徐福文化专项研究基地建设。与高校合作共建“徐福东渡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结合慈溪市移民文化研究,成立“中国(吴越)移民文化”研究会,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2、推进徐福文化激活工程

推进徐福研究会与慈溪市文旅局、慈溪市文旅集团及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共同设立徐福文化成果转化专项研究中心。该中心将专注于徐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产品推广,负责制定《徐福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指导意见》与《徐福文化基因解码与产品开发建议手册》。同时,由中心统筹协调与艺术学院、艺术团体、演艺公司及影视公司的合作,成立徐福文创产品创意开发、徐福东渡演艺产品开发及徐福东渡影视化等多个研究基地,为徐福文化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提供坚实支撑。

3、深化传承人培养体系

携手高等院校,共同实施“徐福东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面向大学生及行业从业者开设专项研修班,旨在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徐福东渡传说”非遗传承队伍,为徐福文化的传承、研学游开展及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针对掌握相关技艺的从业者,推出“徐福文化+非遗项目”研学课程,将徐福文化与其他非遗项目(如走书、评话、甬剧、皮影戏、船模艺术、剪纸等)相结合,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文旅融合方面,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半日及一日游徐福东渡研学旅游课程,打造徐福东渡非遗传承青少年研学基地,实现学游结合。

4、拓宽徐福文化传播渠道

演出方面,采取“驻演+巡演”双轨并行模式,创新编排“徐福东渡·海丝扬帆”文旅演艺项目,并结合宁波走书、甬剧、越剧等非遗项目,打造“徐福非遗剧场”,走进商场、景区及社区,实现演出破圈。影视方面,与相关网站及影视公司合作,将徐福东渡传说中的100多个故事改编为系列微短剧,实现影视破圈;游戏方面,与游戏公司携手,开发“徐福东渡”元宇宙小游戏,实现游戏破圈;文创方面,打造“徐福杂货铺”文创品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开放IP授权,围绕“福”主题,创新开发、征集手办、文创产品及周边设计,实现文创破圈;商标授权方面,依托徐福红木馆2012年注册的“徐福东渡”商标,对龙山镇特色农副产品进行统一品牌授权,更新产品包装设计,提升品牌形象;联名推广方面,与茶饮咖啡、运动、娱乐、户外等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联名合作,拓宽徐福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5、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构建徐福文化推广新媒体矩阵

创建“慈溪徐福会”官方账号,入驻B站、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主流视频网站,设置专题、专栏,不定期发布徐福文化相关动态,建立面向公众的徐福文化推广平台。开发“达蓬福地”文旅服务小程序,并对接慈溪文旅“差旅管家”项目、慈溪文旅OTA平台,实现文化推广、产品预定、旅游服务、文创购物等平台一体化建设。邀请文旅行业大V、旅游博主、文化博主,共同参与到徐福文化推广平台建设。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徐福文化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以龙山镇达蓬山区域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构建“2+X”徐福文化旅游项目体系

1、做大徐福文化园,建设徐福东渡起航地遗址公园

将“仙佛谷景区”更名为“徐福东渡起航地遗址公园”,并更新文化展示内容,将“徐福东渡”历史事件与浙东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从“浙东海洋文明-吴越移民东渡-徐福东渡传说-海上丝绸之路”的脉络,展现徐福东渡从达蓬山出发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海上丝绸之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价值。同时,利用现代AR实景互动、AR地图导览等技术,打造徐福东渡实景剧本游,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蓬莱幻境、万人祭海、千帆东渡”的壮观场景。此外,结合徐福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推出“始皇祭海·徐福东渡”实景演艺项目,丰富公园的主题活动。

2、选址建设东亚(徐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打造文化地标

在达蓬山旅游度假区内,选址建设一处集文化展示、剧场演出、会议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包括徐福文化中心、东亚文化馆、徐福东渡艺术展、徐福剧场(会议中心)、徐福东渡传说沉浸式体验馆等子项目,实现文化展示、剧场演出、艺术展览的常态化,并定期举办东亚文化、徐福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3、“文化+商业”“文化+游乐”“文化+市集”“文化+研学”“文化+农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文化+商业”:打造“徐福东渡、海丝扬帆”主题夜游小镇,对现环窖湖水岸文旅商业街区进行改造升级,以海丝古港口(徐福东渡古港口)为设计原型,通过光影设计、景观提升、活动策划和主题化文旅业态更新,营造沉浸式文旅街区体验。

“文化+游乐”:建设东方航海文化主题公园,将徐福东渡这一历史性航海事件以主题乐园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浙东航海史博物馆、船模艺术博物馆、航海家主题游乐园、船模竞技场等。

“文化+市集”:整合百越民族、民俗、艺术等资源,建设百越博物馆,并常态化推出百越艺术展(户外展览)、百越民俗剧场(户外表演)、百越市集(外摆市集)等项目,打造一条集文化体验、民俗休闲、文创购物、地方美食于一体的百越民俗文化体验街市。

“文化+研学”:以“中国传统工艺复兴+现代工艺创新传承”为理念,建设先秦百工馆、传统技艺非遗传承基地、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建筑构建实验室、奇想天开手作工坊等特色体验项目,打造百工百技研学主题公园。

“文化+农业”:结合龙山广阔的乡村田园资源,满足现代人追求“情绪价值”的需求,强调农场休闲趣味性,打造一处以“种福、摘福、钓福、找福、粘福”为特色的主题休闲农场,将“福”文化作为农场的核心品牌IP。

(四)强化节事节庆活动策划,打造一个国际性节日,办好两大主题活动

1、打造一个国际性节日——国际徐福日(徐福文化节)

中日韩三国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多地联动举办“徐福文化节”。商议选定“徐福东渡启航日”,作为国际统一的徐福文化纪念日;多地联动,轮流主办,办好国际徐福文化节;借助融媒体平台力量,线上线下,实时跟进,做大徐福文化影响力。

2、办好两大主题活动——“海丝扬帆”徐福东渡启航大会、“福迎天下”跨年祈福大会

“海丝扬帆”徐福东渡启航大会:每年春夏汛期(4-6月),以大型庆典活动吸引人气,以丰富的活动与体验项目留住游客。以实景演艺再现“达蓬祭天·祭海仪式”“徐福东渡·千帆启航”的场景,同步推出剧场表演、非遗舞台、街头表演、光影秀场、文创大赛等活动。并联合周边景区、民宿等,面向游客推出限时优惠票价或消费券抽奖活动,带动周边旅游消费。

“福迎天下”跨年祈福大会:将“福”文化与跨年迎新活动相结合,打造宁波春节旅游亮点,推动达蓬新年祈福大会、“福气”年货节、徐福庙会、农场找福活动、“新年扬帆”光影秀等活动。

四、小结

综上,徐福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应紧紧围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这五大核心目标展开:

构筑精神家园——将徐福文化作为慈溪市龙山镇第一文旅品牌,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当中,从地方形象、环境营造、设施建设、产品开发、活动组织等方面,无不体现徐福东渡IP,将徐福文化深刻扎根到地域文脉当中,建立起慈溪人的徐福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形象——重点建设“徐福东渡起航地遗址公园”,突出徐福东渡与吴越文化、东亚文化圈、海上丝路的关联,讲好“徐福东渡日韩,开拓海丝之路,传播华夏文明,共建东亚文化”的故事,展现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国际形象。

增进文明互鉴——筹划推动“徐福东渡”文化申世遗,推动全球徐福文化资源联网共建,打造“东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实现“徐福东渡起航地”到“徐福文化研究中心”“东亚文化中心”“海丝文化起点”的拓展,成为宁波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承载。

服务美好生活——创新徐福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注重全民参与,把徐福东渡传说故事以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活动节庆、文学艺术、影视艺术、舞台艺术、书画艺术、游戏娱乐、文创设计等方式表现出来,让徐福文化走进生活,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促进经济发展——将“徐福文化”作为一项区域品牌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品牌力量,跨界联合,推出“徐福文化+科技”“徐福文化+研学”“徐福文化+康养”“徐福文化+演艺”“徐福文化+体育”“徐福文化+商业”“徐福文化+农业”“徐福文化+手工业”等一系列融合发展项目,推进徐福文化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炜著.徐福纪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08.

[2]周乃复著.从达蓬山出发走近徐福[M].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2007.10.

[3] 王勇.古代日本的吴越移民王国[J].浙江社会科学,1996,(02):86-92.

[4] 左平.日本民族起源新考[J].人文地理,1997,(03):62-65.

[5]张斓,张建民.连云港:丝绸之路上的“东方之城”[J].江苏地方志,2021,(04):27-29.

[6]王可佳.徐福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3):71-75.

[7]鞠建春.关于共同开发中日韩徐福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02):26-29.

[8]张斓,张建民.徐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EB/OL]. https://mp.weixin.qq.com/s/jWmDaCXCzji_NM-ARnsruA. 连云港市孝文化研究.2024.01.24.

[9]李树杰.徐福文化何以成为中日韩友好象征和共同财富?[EB/OL].https://mp.weixin.qq.com/s/a6Zsdn5oiGTVSy0Z5v3qlQ,中国新闻社,2022.7.10

作者简介:刘文娜,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市会展与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