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浙江海洋大学舟山锣鼓非遗科普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IEEE浙海大学生峰会创始人苏巴什教授夫妇,以及舟山市檀枫小学四(2)班青莲小队的七位同学。基地负责人以及浙江海洋大学海洋锣鼓社社团成员们将和他们一起开启一场名为“小小守护者”的奇妙旅程,带领他们一起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锣鼓的别样魅力。
浙江海洋大学舟山锣鼓非遗科普基地的老师与同学们热烈欢迎在场的老师与小朋友们参加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紧接着大学生和小学生们共同完成锣鼓宣讲致辞,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随后,基地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舟山锣鼓的种类、鼓谱与演奏方式,并带领海洋锣鼓社成员完成了一场精彩的锣鼓表演。现场的大小朋友们一起沉浸在鼓声中,随着节奏起伏摆动。锣鼓声忽而密集沉重,忽而轻巧玲珑,在场的教授和小同学们身临其境,被舟山锣鼓的磅礴大气的气势所震撼。
表演结束后,锣鼓非遗科普基地的老师与成员们向在场各位小同学们讲解有关舟山锣鼓的鼓点节奏和动作技巧,并且鼓励各位小学生尝试跟着节奏配合大学生们演奏简单的锣鼓节奏,小学生们在尝试敲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基地负责老师和大学生们给予了及时的回答和反馈,大学生们耐心地讲解,同学们专注地听,偶尔遇到困难时,社团成员们会手把手,耐心地教同学们如何敲击这一段锣鼓经。浑厚的锣鼓声回荡在基地内,现场气氛热烈。
舟山锣鼓本是流行于舟山一带的地方传统音乐,于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舟山海洋渔文化独特的印记,同时也代表了舟山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奔放,代表当地人民面对风浪挫折的勇敢斗争,代表人们对于和平丰收生活的喜悦与赞美,我们希望这次活动能与大家携手,传播海洋之声,让舟山锣鼓能进入大众的生活。
舟山锣鼓,薪火相传,通过这一次舟山锣鼓科普活动,我们不仅期许能通过保护舟山锣鼓这一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孩子们了解家乡、增强文化自信,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实现文化的跨时代交流,让舟山锣鼓在新时代的文化舞台上绽放出别样光彩。
(浙江省直社科普及基地,舟山锣鼓非遗科普基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