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批准号:18AGL019
所在学科:管理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唐任伍(浙江师范大学)
进行时间:2018.09-2023.06
最终成果: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研究
代表性论文:
(1)《“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渊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4期。
(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民生观的河北实践》,《人民论坛》,2019年第30期。
(3)《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2.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 主要内容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发展历程中矢志不渝的价值追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21世纪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科学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转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赓续人民主体立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并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改革与民生发展现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广泛、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独具中国特色和时代风格,构筑起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大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该成果近20万字,包括主体报告和15篇中期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篇幅厚重。成果坚持问题意识,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构建起了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并形成专著《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研究》,致力于为系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提供一份既有学术深度、又有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助力新时代民生发展与美好生活构建。
该成果首先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思想渊源进行深入探讨,奠定研究起点,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并彰显其区别于历史上其他民生思想的独有特色;然后立足大战略、大思维、大目标,从历史和现实的广阔视野、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发展新阶段和人民生活新时代的角度,阐释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所谋划的战略目标规划与布局,全面探究和梳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方面提出的创新性构想和丰富内容,深入考察和分析制度保障成效;最后从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奋斗角度,阐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社会践行与检验促进机制,并基于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民生发展的满意度评价以及对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观的整体感知。
(二) 重要观点
第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着眼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生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思考,坚定贯彻并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其形成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民生关怀思想的现代化,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积淀的民生思想的系统总结和创新发展,因此具有鲜明的历史必然性和突出的时代进步性。
第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对民生问题与保障路径的界定和探讨,不是简单的泛泛而谈,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精心构思与宏远规划,使新时代的民生建设与发展具有清晰的目标导向,为相应制度和政策保障的构建奠定基础。从社会整体空间层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战略目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总体目标,并在民生问题突出、影响重大的关键领域界定了以“七有”为衡量标准的具体目标;从历史向度和时间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战略目标依托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在每个百年目标实现进程中分阶段勾勒和设定与经济条件、社会建设等相适应的民生发展阶段性目标蓝图。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对民生制度建设与保障的路径进行高度凝练,在延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保障制度原有框架和基本内容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进步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升级的新时代特征,以及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的现实需要,充分探索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生态环境等贯穿人民群众生命周期与生产生活始终的民生发展制度体系建设与改革创新思路,并增强各方面制度的关联性建构、统筹安排与协同创新,从而凸显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致力于通过制度保障和创新为民生政策的实施与各层次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坚实后盾。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深刻蕴含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民生发展社会动员与促进的重要内涵,既包括全民参与机制的构建,也包括民生发展检验标准及民生政绩观的树立。在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发展最大化等原则指导下,构建以“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民共建”为基本框架的系统推进、协调发展的内生型新时代民生发展全民参与机制,并切实树立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为核心的民生发展检验标准和以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为导向的政绩标准,从而为有效发挥新时代民生发展制度建设作用、切实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3.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
该成果作为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整理、归纳、挖掘、比较、分析和研究,完整、系统地总结并构建起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理论框架,丰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该成果通过不同层次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从理论、时代、实践等维度上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产生的源泉进行细致梳理,提炼出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继承、丰富与发展,彰显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特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成果从历史和时代的角度出发,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观放到世界的广阔视野中,结合国际与国内发展形势的新变化等多重特征,着力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从“战略规划和目标谋划”“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社会动员和践行能力”等角度,提出和论述“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重要论述,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架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
(二)实践应用与服务决策
该成果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重要论述的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科学研究、系统提炼,一是为人们了解、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发展观提供系统性的参考资料,帮助人们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专题参照,使人们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的维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三是为地方政府的民生保障、改善和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咨询,通过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就民生改善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度建设和决策层面的现实探索提供合理的优化方案,为政府制定民生发展的公共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先后受邀走访调研近50次,接受关于民生保障、改善和发展的政策咨询,参加专题探讨会、进行专题讲座等,为本成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感性认知,丰富和拓展了课题研究的层次和内涵,使成果更接地气,体现出本研究的丰富实践和服务价值。
项目负责人简介
唐任伍,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管理思想史首席专家。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民生理论、管理思想史、公共政策等。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和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数十项,获得北京市、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颁发的各类优秀成果奖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