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海盐县望海街道开展迎亚运非遗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13

|

来源:海盐县社科联

浏览:

为更好地迎接亚运盛会,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8月28日下午,海盐县望海街道文化站联合元通中学,开展迎亚运 “非遗课堂”海盐腔、稻草编进校园活动。

海盐腔,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首,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活动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周文豪老先生,向同学们讲解了海盐腔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及唱功技巧。随后,由海盐县戏曲曲艺家·海盐腔协会·海盐腔艺术团的老师们给同学们带来的精彩的海盐腔节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台下掌声连连。最后,海盐腔传承人与学生频频互动,现场教授海盐腔的基本指法和唱法,并教唱了海盐腔经典曲目的部分片段。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海盐腔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通过模仿和练习,感受到了戏曲柔美婉转的魅力与力量。

稻草编作为市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此次活动邀请了市级非遗传承人赵引囡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稻草编的历史,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将一根根普通的稻草编织成一个个精美的作品。随后,赵老师拿出了她近期制作的稻草编作品,有草帽、小猪、亚运会吉祥物莲莲、击剑运动员等等,同学们看到后惊呼不已,惊叹平平无奇的稻草居然能编出这么多东西,纷纷说着“赵老师,我也想做亚运会吉祥物!”

课堂上,赵老师怕同学们第一次学看不明白,于是,走下讲台,一对一教孩子们从打圈开始,到穿一根根的稻草,再到最后的收编,一步步耐心的做着演示。学生们在赵老师的授课下,做成了一个个有创意的稻草编作品,展现出无限的创意和想象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此次迎亚运“非遗课堂”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对非遗的认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们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成功将保护传承非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

(海盐县社科联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