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宋朝如何相亲

发布时间:2023-08-0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规范认为:“昏(婚)礼者,礼之本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政”。它把婚姻家庭视为组成社会肌体的胚胎,由家族决定是否“门当户对”。因此真正结婚的两个人几乎没有发言权,双方可能在洞房花烛夜才第一次见面。相较之下,现代人的自由恋爱是人性解放的创举,年轻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心仪的对象来组建家庭。其实类似这种通过自己的社交活动来缔结良缘的相亲方式,起源于宋朝。

随着宋代经济的繁荣,知识的普及,加上宋朝支持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宋代年轻人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他们希望自己的婚姻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同时,通过“相亲”的方式体现对婚事的自主权。那么宋人是如何相亲的呢?

《梦梁录》中曾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双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二匹,谓之‘压惊’,则姻事不谐矣。既已插钗,则伐柯人(媒人)通好,议定礼,往女家报定。”根据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知晓宋人的相亲过程大概如此,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时间见面,见面地点通常是女方家里,或者找一个比较惬意的园圃、湖舫之内。男方要带着酒礼前往,不能空手而去。相亲时,如果男方觉得满意,就用一支金钗插到女方的头发上,这叫做“插钗”。插钗即意味着相亲成功。如果男方看不上女方呢,就给女家送上彩缎二匹,这叫做“压惊”,暗示这门亲事说不成了。

当然,在相亲过程中,女子同样也有选择权。男方来到女方家中时,女子并不会立即出来,她会躲在自己闺房中,偷偷观察前来相亲的男子,若是看中了,一般都会主动出来给男方倒茶,接下来只要男方选择“插钗”,那亲事基本就成了。如果女子选择不出来,那大概率是看不上男子了。

宋话本《西山一窟鬼》里就讲述一次杭州人相亲的具体经过。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个福州秀才吴洪,背井离乡来临安府求取功名,屡试不中,盘缠用尽,又羞归故里,在杭州开一个学堂给孩子教学度日。后来有个叫王婆的人给吴秀才说媒,邻舍陈干娘的家里租住的李乐娘,长得一表人才,知书达理,一心只想嫁个读书官人,跟吴秀才正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吴秀才一听大喜,便托王婆说合。王婆找陈干娘约好日子,带了小娘子在梅家桥下茶坊与吴秀才“过眼则个”,也就是相亲。吴秀才盛装赴约,在茶坊东阁见着姑娘都看呆了,说:“她不是人!”陪姑娘来的陈干娘大吃一惊说,如何不是人?吴秀才说:“分明是天上的仙女。”原来,那李乐娘长得:水剪双眸,蛾眉淡拂春山;朱唇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意态自然,有如织女下瑶台,浑似嫦娥离月殿。吴秀才当下就插了钗,下聘礼定下亲事。

宋代相亲成功正式订婚,定聘之礼一般经过三个过程:下定礼、下聘礼、下财礼。男家送给女家定礼的数目是男女两家通过媒人商量议定的。下聘礼时,都会准备“三金”即金钏、金镯、金帔坠送给女家。秀才将小娘子娶过门后,这场因颜值成功的相亲却有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吴秀才遇到的媒人、妻子、婢女,包括妻子的房东居然真的都不是人,而是一窟艳鬼。幸好他后来得到一位癞痢道人帮助,将鬼收入酆都。吴洪经过此事之后,也看破红尘,入山修道,最终回归仙界。《梦粱录》卷十六记载临安有茶坊名为「一窟鬼茶坊」亦可能是因此民间故事而得名。明代冯梦龙将这场相亲整理编入《警世通言》,名为《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流传至今,让今天的人们通过话本故事亦能探知宋人的相亲过程,以及处处以礼相待的风雅。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