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八八战略’在身边”进基层宣讲首场走进瑞安孙桥文化礼堂,拉开2023年进基层宣讲的序幕,唱响社科最强音。
社科赋能行动是全省社科系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重要举措。行动开展以来,市社科联充分发挥温州人力资本、人文精神、人脉资源优势,市县联动,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推动社科赋能工作,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打造出了社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温州样板,相关经验获得人民网、中国政协网、中国华侨网、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社科赋能的温州样板是怎么打造的呢?市社科联通过党建、人才、品牌、机制作为四大抓手,积极构建出温州大社科格局。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打造深度融合赋能体系
7月14日,市社科联赴文成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主题调研。今年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3次来温足迹和批示指示精神,聚焦民营经济、文化传承、农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主题,市社科联共组织专题调研10多次并形成多篇内参报告,4篇刊发在中办、国办、中宣部、中国社科院等平台,3篇刊登省委办公厅和省社科联内参,获得中央和省领导批示采纳。
通过党建引领,市社科联打造深度融合的赋能体系,推动各级社科联“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夯实基层社科基础。同时,通过组建党建联盟,开展活力社团、优秀党建社团评选,充分发挥社科社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乐清“社科智汇”,便是乐清市社科联发挥社科为民服务职能的创新举措,旨在提高社科水平和群众的社科素养。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市社科联还制定出台“大走访大调研——社科走亲”等多个行动方案,建立“红黑榜”晾晒制度。截至目前,累计有21个课题获省“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立项。今年以来,共编发《温州社科成果要报》20期,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25次,其中有16期获得省社科联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批示数半年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外引内育、团队协作,拓宽社科人才“交友圈”
温州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把赋能团队作为关键变量,在人才引育留用上深耕细作。
副高以上职称1900余人、博士1250余人、硕士2950余人……这是在温社科人才的基本情况。市社科联通过以青年培育巩固“基本盘”,连续6年实施“瓯江青年社科学者培养计划”,遴选并重点培养150名青年专家。如永嘉县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共建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双方互相委派业务青年骨干组成研究院班子,实现党政干部与社科研究干部的联合培养。
2022年6月18日,温州市和合文化促进会成立。这是龙湾区依托温籍社科专家张立文教授团队成立的,对接落地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温州分院。这是市社科联人才招引扩大社科智库一种形式,以此推动人才回归、智力回归、项目回归。目前已建立600余人的在外温籍专家数据库,计划挂牌成立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社科分会,包括省内外30余个社科专家团队,16名市社科联名誉顾问、28名“温州学特约研究员”、130名市社科联学术委员。
提高单兵作战能力,还需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市社科联依托高校这一坚实后盾,组织以高校参与研究为主,社科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辅,党委、政府等部门互动合作,建成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团队。建成38家市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引导基地向智库转型升级。目前,已成功组建温州瓯江山水诗路智库联盟,推动《瓯江山水诗路研究》课题成功入选省文化研究工程。
多方联动、合作培育,打响温州特色社科品牌
社科赋能,不忘向外借力。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各县(市、区)与在温高校结对的双向覆盖,已征集到36个课题需求。
从共建学术交流基地、教育教学基地,到合作开发培训课程、合作培育地方产业,实现政校企三方联动。在地方,有省商务研究院课题成果被文成县委县政府纳入《文成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有温州大学华侨学院与瓯海区共建华侨学院华文教育基地,让教育资源普惠更多华侨;也有瑞安市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社科赋能 精神共富”玉海讲坛基地,让人文社科工作走进高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抓好社科研究的同时,社科普及也齐头并进,社科赋能品牌更是“处处开花”。3月21日,我市高规格举办“四千精神”专家座谈会,并在《解放日报》刊发理论文章,实证“四千精神”发端于温州。
定期举办刘基文化、宋韵文化等国际性、全国性交流活动,颁发学术交流荣誉证书,为专家学者职称进等升位提供重要依据。依托世界温州人家园,实施“鹿鸣·社科聚慧”项目。每月举办1期温州学主题沙龙,各高校(党校)轮流举办,打响温州学研究品牌。
公开招募“温州学传播大使”,组建“八八战略”宣讲团、社科最强音宣讲团、红色记忆少年宣讲团等多支科普志愿宣讲队伍110余人,深入镇街、村社、机关、企业等一线广泛宣讲,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台、视频号等媒体循环播放宣讲微视频,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组建的“山水诗路赋能团”“瓯文化赋能团”等多个专业赋能团体,举办20余场活动,拍摄44部专家访谈微视频全网推送,为当地的茶文化发展、非遗文化传承等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转化为政协提案,进一步促成专家意见落地实施。
创新机制,激发动力,结出助力发展的社科硕果
“深化社科赋能,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所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选题,推出系列成果,不断健全成果激励机制。”市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遵循问题导向,市社科联大力推进领导圈题、部门点题模式,变端菜式为点菜式。广泛征集市委市政府领导、社科专家意向,结合党代会、两会报告,围绕领导关注、部门需要、群众关切的难点堵点问题,科学设置规划课题选题。
市社科联精准立项为发力点,建立多项机制,如,合作立项机制、揭榜挂帅机制、追加立项机制、深化预立项机制。
针对自身经费不足上,还通过建立政府投入主导、民间投入为辅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来补齐短板。
除此之外,市社科联通过上线温州市社科普及基地导览图,发起温州宋元古港AI作画大赛,推出每日一图栏目等方式,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点大力破解社科普及资源分散、内容深奥难懂、民众参与率低等问题。
从课题选题到报送,市社科联打造了一站式服务,让理论成果快速落到实处,目前已结出助力发展的社科硕果。
在助力都市振兴上,市社科联从城乡关系、双循环、城市安全、双碳发展等九个关键视角谋划推出《温州全面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对策研究》等一批重大、重点课题,以专题研究撬动城市能级跃升。
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推动平阳县和浙江传媒学院组建“艺术赋能”助农团队,开展直播活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超100万。打造茶旅产业赋能乡村的“黄汤共富模式”,新联村成为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
在助力产业振兴上,就单说“地瓜经济”这一课题。6月16日,市社科联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地瓜经济”理论阐释文章及创新案例。不仅如此,市社科联联合中国社科院等共同召开“地瓜经济”政策意见征求会,征集地瓜经济创新案例50多个,相关建议被《温州市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吸纳。
在助力文化振兴上,年初,社科联围绕央视戏曲春晚亮相温州,撰写中英文报道,获得美联社等200多家海外媒体刊载,海外阅读量突破1.4亿人次,被央视点赞。推动出版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永嘉学派经典文库《瑞安文献集成·永嘉学派丛书》,高规格召开2023中国温州(瓯海)龙舟文化大会,揭牌成立龙舟文化博物馆。
市社科联通过创新机制,解决好自身瓶颈,增强资源优势互补,在赋能社科自身发展的同时,赋能温州经济社会全方面发展。
未来,市社科联还将继续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地合作、强化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社科赋能推动群团变革重塑,为温州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贡献社科力量。
(温州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