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荐书(52)非遗传承姹紫嫣红时

发布时间:2023-07-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精灵之夜读书会荐书主题:非遗传承姹紫嫣红时

深扎文化之根,让文明的“百花园”花繁果硕、姹紫嫣红,是夯实精神之基、厚植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古老也是最幸福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

品味非遗之美,就是品味中华传承的魅力;感悟匠心之坚,就是感悟文化使命的担当。传承发展好非遗,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非遗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润物无声的文化力量能够使生活更加出彩出新、触动灵魂。

推荐一

《中国戏剧史(第2版)》

作者:傅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绵延千年的中国戏剧发展历程,分为六个篇章——序幕:中国的戏剧源流;奇峰突起:宋戏文和元杂剧;精致典雅:明清传奇与昆曲时代;百花争艳:缤纷多彩的地方戏;波澜起伏:戏剧市场的发育;峰回路转:面向未来的中国戏剧。借此,我们既可以知晓中国戏剧自诞生至今的发展演变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可领略闪耀其中的著名戏剧艺术家的风采和经典戏剧作品的精髓。此次修订,作者对部分文字进行了调整,也对个别戏剧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使全书内容更为完善。

作者简介

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讲座教授、中国戏剧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厦门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曾任第七届(2014-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戏剧与影视学)成员、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20世纪中国戏剧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

读书笔记精选

其实,作为现代年轻人,我们很少看戏了。看这一本书,绵延千年的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就这样波澜壮阔地展开在我们面前,戏剧历史的沉浮,也反映了古老中国历史那些未被尘封的历史,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阅读体验。

中国戏剧艺术南戏文北杂剧的传统奠定了戏曲艺术内容与题材上的早期特点,声腔流派与行当制都是中国戏曲独特“唱表结合”的结果。书本的前半段分时期详细梳理了戏曲艺术发展进程,后半段略显冗长,重点介绍了戏剧市场的发展及中西方戏剧艺术交流,展望未来的发展,西方观念的引进与理性回归传统是戏曲正道。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宫廷享乐的需要,市井文化的兴起,士大夫贵族阶层的支持,这些因素保护了古代戏曲的发展和传承。而对于中国现阶段戏剧,我们则需要进行保护和振兴,利用创作者的手段,把“理性回归中国戏剧传统”与市场化结合,提升观众的观戏兴趣。身为传承者,我们应当将戏曲的表唱方法、行当角色等艺术精华保存,保留戏曲的“根”。

中国戏剧的美在于虚实相生、神形兼备、内外结合、雅俗共赏,喜欢戏剧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诗人,愿意自己在角色故事里体验情不可遏,在唱腔表演里享受美不胜收,看了此书,就很想去感受一下了。

孙曾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生

推荐二

《品味越剧》

作者:陶瑞兴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内容简介

越剧当今已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大剧种,然越剧为何能在嵊州农村诞生,又为何能在短短的百年间繁荣成全国性的大剧种,这是许多越剧界人士及爱好者都想知晓的答案。本书正是从这些读者较为关切的话题入手,系统的阐述了其中的缘由,细细品读,不但答案明白无误,且越剧的发展历史、嵊州的人文地理及山水风貌也都一览无余。本书文笔简练,语言优美,用词形象生动,且又附有越剧的精美唱段,书中的精彩唱段附有二维码,是不可多得的传承越剧和宣传嵊州的科普性读本。

作者简介

陶瑞兴:1955年12月出生于嵊州谷来镇吕岙村,高考恢复后就读于上虞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嵊州市级机关多个部门。曾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嵊州日报》社长总编、嵊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喜欢文学,先后有《越乡十年间》《怎样采写新闻》《行走天涯》《越剧人物塑造》等著作出版。为绍兴市三届人大代表、绍兴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嵊州市首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读书笔记精选

越剧诞生在浙江嵊州。以嵊州地方话为基础,是流行最广的地方特色戏曲,现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大剧种。它所蕴含的戏剧文化及语义,抒情典雅、真切动人、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嵊州所处之处,四面皆有秀峰,故取四山为嵊之义;山清水秀,景色如画,四面环山,使越剧具备了可供诞生与传承的沃土。同时,越剧也有小黄山文化的滋养与渗透。东晋书圣王羲之、雕塑家戴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为嵊州越剧的发展,增添了别具历史倾向的文化与底蕴。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讲述了越剧的出生地、越剧的文化基因与文化传承、越剧的童年、越剧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困苦、及其又是怎样战胜挫折并迎来了随后的崛起与复兴。从落地唱书到小歌班,再到闯入上海滩,越剧经历了从出生到茁壮发展的时期;从男子戏班随之转到女子戏班,越剧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转折期。看似跌宕起伏的经历,也为越剧风格流派的多样化及唱法唱腔的多元化,稳固了发展的根基。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越剧未来走向哪里,又将面临那些风险困难及挑战?为此,书中的尾声,作者附以越剧的经典唱段,以便读者更加全方位的了解真实的越剧,品味越剧。使越剧更好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精神产物。在历史的长河变迁中,它映射着先辈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文化的血脉流淌中,它反映出如今人们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格局。

一起走进被称为“中华文化之魂”的戏曲。让这本书,带我们了解、体悟越剧的故事;带我们聆听,那来自世界东方——美妙的声音。

冯钰容   滔搏体育有限公司   职员

推荐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

作者:杨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年09月

内容简介

本书将以“加强非遗传播的意义、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突出典型性和研究性。案例范围包括:以非遗的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保护工作等为内容开展的各类媒体宣传、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普及教育、展示推广等实践情况,对近年来非遗传播的典型优秀案例进行客观、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作者简介

杨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师,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博士,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兼任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已出版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主持完成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及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曾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在核心期刊及国家行业报刊上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展示空间构建、数字传播等方面论文二十余篇。

读书笔记精选

提到中国,也许人们最先想到,描述它的词汇是“地大物博”与“历史悠久”。正因如此,地域的广袤与历史的深厚,共同为中华非遗文化诞生了无限遐想的可能。

当我翻开这本,从传承与传播角度讲述非遗文化的书。阅读后的感受,仿佛将我置身于这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的门口,而这本书,便是那把开启我了解、认识非遗文化的“钥匙”。

书中提到:“文化和旅游代表诗和远方,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而非遗传播就是把诗传播给远方。”这让我比以往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非遗传播的魅力,也开始相信非遗文化的传播,在这个信息繁杂又冗余的时代背景下,是极其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然而,传播非遗的过程与道路,也是极其辛苦与艰难的。因为非遗的传播并不是抽象的概括与陈述,而是具体的刻画与表达和新鲜的输入与输出。它是将一种“有形”与“无形”相互融汇,贯通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始终。所以,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如何使之释放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如何使之更加生动、活态的传承,是非遗传播者们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书中随之为我们列举了许多非遗传承的成功故事与案例。阅读这些案例,使我不禁为他们对于非遗传承的智慧,以及非遗文化呈现的工匠精神而深受触动。

非遗传承不是雨打风吹去,而是姹紫嫣红时;不是后继无人,而是正需要人才辈出。所以,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去期待更多新鲜血液的涌入。

王小碧 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