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人民网 | 一场“三乡人”的互动杭州余杭“新时代创客”畅谈“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3-07-20

|

来源:余杭区社科联

浏览:

7月13日,一场主题为“‘千万工程’看浙里”的杭州市余杭区“新时代创客说”交互式理论宣讲,在该区中泰街道紫荆村竹笛展示馆开讲。

由云野会客厅创始人陈百生、中桥村职业经理人肖萃、白云村党组织书记朱永兴组成“三乡人”代表,围绕“千万工程”是如何让“原乡人”安居、“归乡人”乐业、“新乡人”赋能这一主题,与村社居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三乡人”代表围绕“千万工程”与村社居民展开探讨。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才能激发原乡人动力?白云村“围裙书记”朱永兴戴着草帽,领着余杭“新时代创客说”宣讲团爬上白云村茶山上的雄山亲邻亭,为大家解答了这个问题,“把为了谁、为谁做一遍遍讲清楚,让老百姓参与家乡的建设,让他们能赚到钱,改变他们的生活,我相信像白云村这样的美丽富裕村庄会越来越多。”

“20年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宽敞的双向柏油马路,原来的砖瓦房都盖成了三层小别墅。前两年评上了国家级‘亿元村’,村里也造起了属于自己的竹笛博物馆,很多外地的朋友过来都要赞叹一句‘紫荆村是好啊’!”在紫荆村生活了50多年的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余杭区非遗传承人黄卫东说出自己的感受,竹笛产业带动乡村远近闻名,也让他坚定了鼓励女儿加入竹笛厂传承文化的信心,女儿也成了村里的“笛二代”。

“归乡人”陈百生怀揣对农文旅的一腔情怀回到家乡,将坐落在山顶的一间闲置茶室打造成了中泰街道首个无人自助、智能共享茶室——云野会客厅,不仅扮靓了村庄“颜值”,还给游客和村民带来了新的休闲体验,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持续探索未来乡村旅游“新卖点”贡献了一份科技归乡人的力量。

“今天的中桥村,青山重重,草木葱葱,离城市很近,离自然更近,但在以前这里是以石矿产业为生的‘石头村’,遍地荒山,漫天尘土。”“新乡人”农村职业经理人肖萃在中桥村朱桥映月公园里讲起了“石头村如何丢掉石饭碗、不卖石头卖风景”的乡村变迁史,吸引了路过村民坐下来跟宣讲团一起听、一起聊。

“新乡人”农村职业经理人肖萃讲述中桥村变迁。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村一景,边走边讲,通过场景转换和交互提问等“接地气”的方式,让村民们听进去了深层次的理论,宣讲团也对“千万工程”的历史和内涵有了不同角度的感悟。

2023年以来,余杭着眼于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举办情景式、交互式等各类宣讲活动以及宣讲走亲活动500余场,覆盖受众达50万余人次。

余杭区通过邀请基层群众谈体会、说感受,把理论宣讲从台上搬回台下、从城市搬到乡村,通过情景式、互动式的宣讲,让群众直接参与进来,让“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宣讲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余杭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持续推进乡村共富对话,增强“新时代创客说”宣讲品牌辐射力,传递展示更多余杭声音、余杭故事。

(余杭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