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永嘉举办宋韵文化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07-20

|

来源:温州市社科联

浏览:

6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瓯江特聘教授诸葛忆兵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士大夫的境遇和精神新貌》为主题,在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永嘉书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宋韵文化讲座。参加第16期永嘉书院论坛的学界领导、专家、院校老师及宋韵文化爱好者近百人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讲之前,由《中国诗歌春晚》温州分会场负责人、金声玉振国学经典全民学堂创始人、著名主持人傅剑文与温州市古琴协会会长胡跃中大师联袂表演了配乐古文朗诵《岳阳楼记》。宋代文豪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配以主持人包含情感的朗诵加上浙派古琴声韵,使得讲座现场仿佛浮现了宋代士大夫们把酒畅谈国家大事、淡然于个人境遇的场景,让大家都沉浸在宋代士大夫胸怀家国、淡然个人名利的豁达、豪放、激情奔放的氛围里。

宋代早期文人的职业设计大多数尊崇“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在郁郁不得志时,选择归隐山林而“独善其身”。但宋真宗认为:“天下至大,人君何由独治也?”意为治理国家不应该只在皇帝一人“独治”,而应该有一个治理国家的集团,这个集团也曾在历史上出现不同的类型,如宦官、后妃、外戚、宗室、文管集团、军官集团等。宋代皇帝以史为鉴,采取了文官协助皇帝、皇帝分权于士大夫的治国方式,取得了宋家王朝319年(960年—1279年)的长期统治。

宰相是宋代文官集团之首,是通过科举考试公平竞争选拔程序而来,相对而言就明显优于唐朝的文官集团。唐朝的科举考试作弊严重(考卷没有密封),当朝权贵子孙或亲朋以作弊获得录取优势,逐步形成类似于世袭的专权。但宋朝科举制度严格,形成了权力阶层的公平竞争和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使得宋朝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大文官如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明朝的于谦、清朝的曾国藩也是这样走进政治中心的。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世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布衣卿相的仕宦经历决定了他们对赵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对皇室的依附性极强。

宋代的士大夫和皇帝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皇帝充分认识到武官叛乱对统治稳固性的负面影响,对武官防备之心非常之重,加上武官经常受到无端诬陷和攻击,武官被贬甚至被杀、文官带兵在宋朝逐渐成为常态。宋朝的武将狄青、岳飞就是典型例子。宋代帝王对文人士大夫寄予重望,对读书的崇尚,以及对武将的防范,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演化为宋人“以文为贵”的思想意识,并积淀成一种下意识的心理仰慕和追求。这一切,为宋代士大夫带来了新的生存环境,也改变了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气质。宋代士风的转变,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下实现的。

皇帝对士大夫十分倚重,士大夫待遇很优厚,即使是贬官,很多还贬到好地方,有保护性,其实很逍遥自在,而且很快升官,根本没有被杀危险,这种大环境就使士大夫们敢说敢做,推动了文官“以天下为己任”的新的精神风貌的形成。

“先忧后乐”是范仲淹品德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是范仲淹报国利民追求的最完美表现,也是范仲淹一生言行的最精炼总结,更是北宋知识分子新的精神风貌的最凝练表达。

(温州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