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杭州师范大学发布中文学科最新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3-06-06

|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浏览:

为了大力推进中文学科的“新文科”建设工作,深化新时代高校人文学科的建设内涵,汇聚中文学科建设创新发展合力,近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在杭州举办了“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并发布了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建设相关成果。

论坛期间,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展示了近期出版的两套重要学术成果:一套为“泽地文库”首辑;一套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首辑,以及近五年来学术著作共计八十余册。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兆信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教授代表兄弟院校致辞,对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成果表示祝贺,并肯定了杭师大中文学科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会专家们了解相关成果后纷纷表示,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发展很快,势头良好,尤其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作家评论、环太湖区域词学、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宋元戏曲与通俗文学、语言资源保护与应用、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网络文学与新媒介文艺研究等领域,特色较鲜明,成绩斐然,成果亮眼。专家们指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丛书、《朱彝尊全集》等均为惠泽学术界的大工程。“泽地文库”及一系列学术著作显示出杭师大中文学科的团队学术视野开阔,既立足基础史料,开展学术史研究,又锚定学术前沿,开展新媒介文艺、当代文学批评。

“泽地文库”

据了解,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泽地文库”(详情在文末),汇聚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团队成员的一些优秀成果,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学术新著、优秀博士论文,以及出版多年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再版著作等。文库名取自《周易》第四十五卦《萃》卦,卦象为下坤上兑,坤为地,兑为泽,即为“下地上泽”之象,象征“荟萃”之意,故为“泽地”。丛书作者包括沈松勤、郭洪雷、徐越等学科骨干教授的重要著述,也囊括了王晴飞、刘欣、刘杨等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

“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详情在文末)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重大项目成果,由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推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浙江作家阵容壮观、名家辈出,几乎占据了中国新文学的半壁江山,并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潮流。他们或成为新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或成为一种文体、一个流派的开拓者或代表人物,部分作家在当代文学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浙江现代文学名家中,已出版完整的年谱者不足10人,而许多知名作家至今未有一部像样的年谱专著,这与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和成就并不相称。

“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

为了弥补浙江文学研究的这一重要缺憾,系统展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的文学活动和历史成就,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洪治纲教授领衔,率学科团队成员,广邀国内专家,组成年谱编撰专家团队,历时四年,初步完成了首辑的编撰与出版,共计8部,包括《鲁迅年谱》《茅盾年谱》《郁达夫年谱》《徐志摩年谱》《俞平伯年谱》《夏丐尊年谱》《许钦文年谱》《钱玄同年谱》等。据悉,该套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共三辑,共计40部,1600万字。其中,第二辑15部年谱已陆续进入出版,预计2024年正式发行;第三辑年谱15部,正在编撰之中,将于2026年出版发行。

在此次成果发布中,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还展示了在其它出版社推出的一些重要学术成果(详情在文末)。

与会专家们在了解相关成果后纷纷表示,杭州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发展很快,势头良好,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进一步讨论了学科建设经验和从史料出发、文史贯通的学术研究。专家们认为新文科建设是适应时代需求变化,社会结构改变而提出的理念,对传统基础学科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更新对文学内涵的理解,也要拓宽文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也有学者提出要注意传统文化、文学史资源如何在今天发挥作用。

当天,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大学的70位中文学科学者与会。

【新闻+】

泽地文库”一览:

沈松勤教授的《朝堂与文苑》,不仅围绕唐宋词史研究,从词的功能体格与语体构成的词体体性规范出发,考察了唐宋词包括与南宋共时同质的金元词的发展历史。在传统的“朝代词史观”外,提出了新的词史研究观念和策略。还宋代政治、社会变革与文学关系,以及苏轼、朱熹、杨万里、叶适等人在不同政治、学术环境下的学术、文学思想或文学创作,提出了诸多重要新见。

徐大军教授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关系史纲》则围绕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交流互动的关系,系统探讨了小说与戏曲在生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诱发、影响、交流,汲取对方的优长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同时又以自己的特色促进对方的艺术发展,也展示了二者彼此依持、互通互融的关系形态,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脉络,进而据以辨析二者关系演变脉络上的重要问题和现象,厘清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生成、发展的脉络和架构问题,以及二者关系的存在和演变之于小说戏曲各自的发展形态、文体特性、艺术形式演进的重要意义。

徐越教授的《杭州方言研究》在对杭州方言作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用传统方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详细描写杭州方言的全貌,揭示其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杭州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如复杂的内部差异、特殊的文白异读、丰富的儿缀词语、突出的官话色彩等,辅之以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宋室南迁探讨杭州方言的形成,联系与周边吴语的接触探讨其官话化和吴语化两种迥然不同的演变倾向。此外,还包括熟语、民谣、民间故事等重要语料记音。

周掌胜教授的《训诂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书释义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这三部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辞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训诂原理和训诂方法,结合现代汉语实际,全面系统地抉发和纠正现代汉语辞书在释义、义项、义例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不仅能为现代汉语辞书的编撰和修订提供有益参考,而且能进一步充实训诂学的研究内涵,扩大训诂研究的成果。

郭洪雷教授的《阅读史、修辞与小说创作的源初思维》作为一部系统的批评方法探索,试图在常规批评之外,探索修辞批评和以作家个人阅读史为路径的批评实践。在对汪曾祺、莫言、贾平凹、迟子建、毕飞宇、钟求是等作家作品展开批评的基础上,探索修辞批评和阅读史研究的理论问题。

青年学者竺建新的《江南佛学与“两浙”现代作家研究》分析了江南佛学对“两浙”现代作家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江南佛教重义理,具有“人间化”特点,从审美层面看,江南佛学对“两浙”现代作家精神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创作层面看,江南佛学在文学理念、文学选题和叙事策略等方面对“两浙”现代作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年批评家王晴飞的《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以现代文学与现代大学的关系为中心,在比较现代大学与传统书院异同的基础上考察其现代特质,从大学文科(主要是中文系)人事变迁、学风转变和校园文学氛围入手,考察文学学科建制和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学术格局的冲击。

青年学者刘欣的《马克思主义与批评理论:走向辨证批评》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五个方面展开专题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原典的再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经典命题的再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论知识生产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批评视域中重审经典的西方诗学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批评视域中对具体的文艺现象展开批判性分析,涉及书面文学、人工智能文学以及科幻文艺中的“辩证意象”。

青年学者刘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问题研究》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核心议题,分别从学术史梳理的角度,总结了20世纪不同时期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属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同时还在历史梳理基础上,发现、归纳、探讨当代文学史写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时空范围、主体意识、理论资源等;针对文学史写作的瓶颈,作者还直面若干前沿的学术难题,如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历史线索、新世纪文学和网络文学如何入史等提出可操作性的学术路径。

“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一览:

黄乔生的《鲁迅年谱》是近二十年中唯一一部完整撰述鲁迅生平和活动的年谱。鲁迅的相关资料庞杂,而本书吸纳了大量新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删繁就简,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作者将鲁迅的活动、言论、著作和影响,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按时间顺序整理成谱,相关事件前后互现,对于学术研究和普通读者了解鲁迅都有重要价值。作者黄乔生系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丛书鲁迅研究,著有《周氏三兄弟》《鲁迅与胡风》等,参与编辑大量有关鲁迅的史料集。

李标晶的《茅盾年谱》新世纪以来,境内唯一一部完整撰述茅盾生平和活动的年谱。本书对茅盾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新材料,侧重于对茅盾文学活动的展现,与此同时兼顾到茅盾复杂的文化身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能突出反映茅盾文学思想和创作的轨迹与影响力。作者李标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茅盾研究专家,曾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茅盾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茅盾传》、《茅盾文艺思想论稿》等。

李杭春、郁俊峰的《郁达夫年谱》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部全面展现郁达夫生平与创作的年谱。本书以郁达夫创作文本和生平资料为基础,全面呈现了郁达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创作、文艺思想、文学组织、文学编辑等多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郁达夫在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中的特殊贡献,特别是注重部分史料史是第一次公开披露,对于郁达夫研究有重要价值。作者李杭春,是郁达夫研究专家、出版《郁达夫研究资料索引(1915-2005)》;郁峻峰,是郁达夫长孙。主编《郁达夫全集·日记卷》《郁达夫全集·书信卷》等。

章景曙、李佳贤的《徐志摩年谱》是第一部有关徐志摩的完整年谱。其篇幅和内容,较之之前的简谱均有了极大的完善和丰富。本书对徐志摩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并适当吸收了境内外出现的新史料,侧重于呈现徐志摩思想的发展变化,以及其诗歌创作、诗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产生的影响。作者章景曙,曾长期担任浙江省徐志摩研究会会长;李佳贤,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

余连祥的《钱玄同年谱》是第一部有关钱玄同的年谱。本书全面吸纳了已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14年出版《钱玄同日记》,披露了部分新史料,全面立体地呈现出钱玄同的成长经历,及其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实绩,尤其是系统梳理了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活动,凸显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作者余连祥,湖州师范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浙江新文学作家研究,著有《茅盾传》《钱玄同传》等。

孙玉蓉、朱炜的《俞平伯年谱》是近20年第一部有关俞平伯的年谱。本书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吸纳了大量新史料,力求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俞平伯的在白话诗、现代散文,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红学研究中的成就,客观呈现其学术交往,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俞平伯的、学问、事业及坎坷经历。作者孙玉蓉系俞平伯研究资深专家,曾撰写《俞平伯年谱》;朱炜系德清文旅集团青年文化学者,致力于俞平伯研究。。

钱英才的《许钦文年谱》是第一部有关许钦文的完整年谱。本书记录、总结了许钦文的生平,着重反映许钦文文学家的身份,及其文学创作的成绩、脉络,在梳理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基础上,对许钦文不少作品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全面呈现了许钦文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流变。作者钱英才,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浙江现代作家研究,曾发表简编的《许钦文年谱》并出版《许钦文评传》。

薛玉琴、陈才的《夏丏尊年谱》是第一部有关夏丏尊的完整年谱。全书兼顾夏丏尊在出版、教育、文艺等多个领域的成绩,侧重展现易被人忽视的文学之维,在谱主留下的第一手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参引与互证,尽可能了复现夏丏尊的生平与创作全貌,特别是其开明同人时期和孤岛时期的经历。作者薛玉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及人物研究;陈才,青年学者,致力于夏丏尊史料收集与研究。

其他学术成果:

沈松勤教授等整理校订的20卷《朱彝尊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和沈松勤教授代表性著述《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蔡国强研究员的《词律考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等相关词律研究成果;

张兴武教授的《宋代士人的家学、婚姻与诗文创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和《经史之学与两宋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张树国教授的《出土文献与上古历史文学研究——以楚史及屈赋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18年)和《战国秦汉简帛与文学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

郗文倩教授的《食色里的传统》(中华书局,2018年第1版,2022年彩图修订版)和《秦汉文体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彭秋溪博士的《乾隆间饬禁戏曲研究》(中华书局,2021年);

邵宁宁教授的《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人民出版社,2022年);

洪治纲教授的《中国新世纪文学的日常生活诗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年);

詹玲教授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单小曦教授的《新媒介文艺生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

杨向荣教授的《图文关系及其张力的学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

徐越、孙宜志、张薇等《浙江方言资源典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钟小勇博士的《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