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2023杭州国际动漫节即将隆重开幕。这是“漫迷”们每年期待的大型狂欢节,动漫展、潮玩狂欢、电竞赛、名家签售......各种精彩活动轮番上演,精美周边、人气手办、cosplay秀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其实这种游艺同好的大聚会在宋代就已经初见规模。当时的人气爆款叫做“磨喝乐”。
“磨喝乐”是一种泥塑的玩偶,这个名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来自于佛教摩睺罗伽神。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儿子,也叫沉思罗汉,闭目思考的样子传入中国后,经过一番演变,成为可爱的童子形象。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成为民间流行的玩偶。大家可以把“磨喝乐”理解成古代版的芭比娃娃或奥特曼。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红背心,系轻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西湖游览志》则记载:“七夕,市中以土木雕塑孩儿,衣以彩服,号为‘摩睺罗’”。通过史书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幅景象。满街的“磨喝乐”都以小孩子模样出现,衣物也极其丰富;造型端庄,嗔眉笑眼,憨态可掬;身着红绿衣服,手执荷叶,有的还戴着小帽子,规格齐全,大小不一,价格还有些小贵。
说到价格,《武林旧事》中曾记载有南宋宫廷“磨喝乐”,很是奢华精巧。它们“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线、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些华美的“磨喝乐”,穿戴着珠翠衣帽、带着金钱编织的钗镯,佩戴着珍珠手链,手持七宝,如此奢华的装饰,恐怕让现在的手办都自叹不如了。陆游《老学庵笔记》曾记载了他自己购买的一对“磨喝乐”,造价高达数千钱。但即使这样,“磨喝乐”依然在民间广受欢迎。看见宋人对“磨喝乐”的痴迷,现代人对盲盒、手办的热爱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磨喝乐”实在太受欢迎,宋代的小朋友还很喜欢cos“磨喝乐”。每到七夕,大街小巷的孩子们都手执新荷叶,模仿“磨喝乐”的造型。久而久之,“磨喝乐”甚至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宋代的大人们夸一个孩子可爱,可能就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啊”。
“磨喝乐”的塑造技艺,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最为可爱。当时临安的许多泥塑艺人都聚集于西湖附近,盛产出了各式各样的“泥孩儿”,久而久之,便诞生了杭州“孩儿巷”这一地名,沿用至今。
(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