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条例》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创新之举,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深厚期望的重大突破。《条例》明确了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为新时代浙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聚焦四大体系,夯实建设基础
近年来,省教育厅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聚焦“四大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水平。
一抓学科专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两轮共建设19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以来,支持中国美术学院等5所哲学社会科学见长高校列入省重点建设高校,扶持12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作为省优势特色学科。着力扩大学位点布局,2017年、2020年两轮共新增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浙江工商大学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省属高校零的突破。全省高校共有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1个。着力优化专业结构,本科高校社科类专业共1277个,占总量的50.63%;立项建设218个社科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占总量的48.55%。
二抓研究创新体系。结合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共分6批认定18个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的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施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十三五”以来分3批立项重大招标项目6个、规划重点项目122个、青年重点项目246个,有效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水平。我省高校共有101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奖,获奖数为历届最多,同时温州医科大学、嘉兴学院、温州大学实现地方高校一等奖的突破。
三抓咨政服务体系。瞄准重大理论和我省重大现实问题,认定42家高校新型智库。2021年度,高校新型智库共承接纵向课题588项,金额达5833万元;承接横向课题564项,金额达9927万元;参与咨政253次、出版专著172部、发表论文1142篇,主持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9项,主流媒体报道150次。其中浙江师范大学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洲学”,填补了国内非洲基础理论研究的诸多空白,形成了具有中国精神气派的“中国非洲学”话语体系。
四抓人才引育体系。大力推动人文社科高层次人才引、育、稳工作,支持高校以学科为纽带引育领军人才。深入推进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发布新文科建设“南山共识”,贡献新文科建设的新思想、新话语、新方案,让浙派新文科成为“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
目前,浙江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等3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省有社科类A+学科3个。
二、发挥优势,创新举措,提升建设水平
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缺高水平大师、缺高水平学科、缺显示度成果等突出短板。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发挥三个优势,启动实施两项工程。
着力发挥好高校政治引领优势。引导高校成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重要指示的坚决拥护者、坚定执行者,为实施《条例》、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着力发挥好高校学术研究优势。引导高校立足浙江实际、植根浙江实践,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中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学术原创能力提升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优势。更加坚定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来培养人、锻炼人,结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加快构建我省学科门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启动实施“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在登峰学科、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学科A类、一流学科B类等四个层次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高峰学科建设,择优遴选若干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冲刺国家“双一流”或A类学科。大力支持学科交叉,积极探索有关制度设计,促进文科与理工农医等学科的融合发展,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加大力度发展具有鲜明浙江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持续推进地域文明探源和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加快挖掘运河文化、诗路文化的时代价值。启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建立以系统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时间累积性的社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案例资料、口述史等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为浙江高校智库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促进智库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类协同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政研室(研究室)、省委党校、省市社科院等单位深度合作。
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既是服务浙江“两个先行”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题中之义。我们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高位发展,为浙江“两个先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