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乐清市行政管理中心会议中心3楼12号会议室,乐清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叶文杰作客市政协“委员讲坛”,作题为《宋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兼谈宋韵文化》的讲座,市政协副主席汤建鹏主持,市政协副主席何文军出席。
在叶文杰看来,宋朝是个小帝国,却是一个大时代。从版图空间看宋朝是个小帝国,但对华夏文明的发展有着跨越时间的深远影响力,是“小帝国的大风范”。宋代作为华夏文明的造极期,其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士大夫群体。
叶文杰首先阐释了宋代士大夫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宋代士大夫的核心和主流是指科举出身的新型官僚。“寒俊之士”、科举出身、政学兼备、复合主体是具体的画像。他们兼具读书人和官僚的双重身份,具有政治、道德和文化自觉,不仅把自己当作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将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苏轼《六一居士集序》总结:“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
从范仲淹的身上,我们总是能看到宋代士大夫一种崭新的形象或精神状态,一种集体的自尊自信。他们有着基于道统自觉的自尊自信,他们秉承着大忠之义,对他们来讲事奉皇帝是要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并以范仲淹以道“事上”和欧阳修以“不扰”为善政为例说明。
在朝“以天下自任”,在外则“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在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离官亦“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士绅通过发起、组织、建立并主持宗族、乡约、社仓、书院等社会组织,重建地方秩序。到13世纪,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进而重塑了整个社会,形成“传统中国”的典范。
叶文杰全面阐述了自己对“宋韵文化”的理解,认为宋韵之“韵”,有取“韵”字之意味风味趣味涵义,偏于物质感受;有取“韵”字之情韵气韵神韵涵义,偏于艺术感受。生活与艺术,是宋韵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宋人的生活美学和艺术风雅确实赋予了宋韵以独特的气质。
但我们对宋韵文化的认识,暨不拘泥于对“韵”字作狭义的字面理解,也不能不做辨析和选择地将其等同于两宋文化。叶文杰认为,宋韵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核心因素是宋代士大夫群体。
南宋也是乐清精英文化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周行己、王与之、叶适、钱文子等;有白石钱氏六儒,山前宰相、山后状元;文教兴盛,白石书塾闻名于世;佛道兴起,李少和玉虹洞修炼,雁荡山18古刹兴盛等;艺文勃兴,“永嘉四灵”之一翁卷就是乐清人,乐清的瓯窑远销国内外等。
我们学习“宋韵文化”,一要从庞杂的文化脉络中,抓取最重要最突出的元素,构成“众星拱月”型格局的具有乐清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二是文化不仅要高调地展示,更要在“化”字上下功夫,以文化人。三是每一个“我”都应该思考要“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乐清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