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荐书(四十二)“浙”里大海亦有诗

发布时间:2023-04-1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新的一年,“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观澜悦读会荐书主题

“浙”里大海亦有诗

诗路文化带是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浙江精神萌发之路,也是串联浙江省文化精华之“链”。说起诗路大家熟知的是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殊不知舟山海上诗路也别有韵味,这条诗路形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到了宋代,陆上接轨运河诗路、钱江诗路,在宁波与浙东唐诗之路汇合,最终抵达舟山普陀山诸岛,然后向日本、朝鲜延伸,成为一条真正的外向型海上诗路。

“海上诗路,舟载诗情”,诗路文化是智慧也是艺术,更是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那是来自浙东舟山的礼物,是历史的诗路文化与现代的城市繁华共构的升华,人们将其层层剥开,方可探寻它的美妙。

一半是大海,一半是诗歌。人们将舟山地域当做载体,在海洋与海岛大地上谱写诗歌文曲。书籍中的文字描写,不仅有千里海疆的壮阔波澜,也有文化基因的血脉传承。这一路上的诗歌,让我们驾舟起航,一起聆听“海上之路”——书籍中的历程与辉煌。

推荐一:《万物清癯》

作者:啊呜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年 8 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历年创作的诗歌选集,题材广泛,抒写个体与现实对抗中内在生命的情绪和情感,在日常事物、生活琐事中探寻真与幻的平衡。

作者简介

啊呜,诗人,1982 年生于江苏海门,浙江省作协会员,舟山市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有诗歌、评论等散见于《诗刊》《诗选刊》等各类期刊,并入选多种选本。

读书笔记精选

《万物清癯》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的佳作,它抒写了个体现实与内心的拉扯、融合与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探寻现实与虚幻的平衡。诗作分为四辑,第一辑“三万里光阴”和第二辑“一种被毁弃的悖谬”写出了逝去和离别;第三辑“含苞欲裂的火焰”和第四辑“银光湿润,压住满地空旷”写出了面对现实的坚韧与淡然。诗人像是在向现实诉苦,却又不屑于诉苦;没有道出坚强,却处处是坚强,这是生命内在的力量。诗人不用焦虑来与现实抗争,也不用悲伤来向现实妥协,而是以沉静而坚定的姿态,将自己平衡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诗题以“清癯”来形容万物,是对万物的赞美,温柔却有力量。作者从万物身上学到了处世的睿智,而我们又从作者的诗作中,学到了冷静与释然。

骆丽婷 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Y22学科语文硕士研究生


推荐二:《地载海山名志千岛》

作者:王建富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时间:2018年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对舟山部分海岛名称的由来、文化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沿革等进行细致描述,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舟山的海岛进行描绘,用轻松语言带领读者走进舟山群岛。

作者简介

王建富,男,1966年6月生,浙江江山人。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舟山市第五、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舟山市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主要成果有《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图集》等。

读书笔记精选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柴人。跟随探寻舟山多年的作者,漫步于《地载海山 名志千岛》之中,便能见一番古韵犹存、美丽生动的海岛风光。

作者以三个章节,分别探讨了舟山的地方地名,岛屿风光和历史人事。作者行笔如流水,文风亲切幽默,内容详实丰富,加之图文并茂,从多角度表现出海岛人民依山傍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祥和之景。

恰如标题所言,这正是一本记海山奇景,志千岛人事的好书。它不仅使人在读时饱览舟山的风土人情,读后仍然兴味不止,非走遍书中那些乡村街道、奇岛美屿不可。

陈晓娇 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大二


推荐三:《东极之光》

作者:阎受鹏 孙和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 年 4月

内容简介

《东极之光》以一个历史性的突发事件,记述了浙江舟山渔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人道主义大救难——营救抗日反法西斯同盟的三百多名英军战俘,为沉默了半个世纪的“里斯本丸”在东海极地沉没的国际性事件再作纪实的历史新叙述。

作者简介

作者阎受鹏,现任普陀区作协主席,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学特约研究员。作者孙和军,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主任、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

读书笔记精选

1942年,举世震惊的“里斯本丸”号惨案发生在东极庙子湖岛畔的东霍洋面上。《东极之光》是阎受鹏、孙和军所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细致陈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残酷屠杀奴役英国俘虏的暴行,以及中国浙江省东极渔民不计后果、不惜代价营救384名英俘的慷慨壮举。

本书以真实的笔触,文学地表现了纯洁善良的海岛渔民和泯灭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之间的光暗对比;以冷静的叙述和忠实的记录为行文根脉,辅以温情动人的细致描写,让东极渔民的精神宝藏在八十余年后的今天依旧熠熠生辉。手无寸铁、穷困潦倒的小岛渔民何其平凡,但他们面对敌人坚船利炮的威胁,却敢于前赴后继、舍利取义,轰轰烈烈地在惊涛骇浪中救起数百名盟军战俘,这精神又何其伟大。阅读本书,会使人陷入对于侵略战争罪恶的反思,也使人认识到人道主义关爱的伟大。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海岛渔民勇于搏击怒涛风浪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珍爱生命的赤诚之心,体会舟山海洋文化中孕育的博大襟怀。

王紫璐 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