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新的一年,“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荐书主题:共同富裕读什么?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的一道未解之题,从老子的“大同世界”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
共同富裕在今天的中国落了地生了根。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引领浙江发展、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八八战略”,其科学分析了浙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的一条内生性发展道路。现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践行“八八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浙江各地铭记总书记嘱托,加强组织保障、规划引领、改革赋能、要素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特推荐共同富裕浙江先行主题系列书籍,为总结、反思和进一步前行提供参考。
推荐一:《共富之城》
作者:蔡昉、魏后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内容简介
《共富之城》是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开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嘉兴智慧”课题最终研究成果。2021年6月起,课题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两位组长带领下,集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10余位科研人员,经过实地调研、座谈、资料收集、研讨会等,于2022年2月形成研究报告初稿,2022年4月、8月和10月根据嘉兴市领导和专家建议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终成书。
《共富之城》包括总论和八个专题章节,总论旨在论证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嘉兴经验的现实意义、可推广性及其具体做法,八个专题章节包括城乡融合发展历程、要素合理流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等方面内容。
作者简介
蔡昉,出生于北京市,籍贯江西萍乡,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家,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获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被评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
魏后凯,汉族,湖南衡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员,10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读书笔记精选
《共富之城》这本书中深入地拆解了嘉兴共富路上的“十改联动”、精神文明高地建设、“两山”实践、“三治”融合、“飞地抱团”、新居民服务六大经验,着眼于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艰巨性,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地方改革发展实践的“做法”与“心法”,全面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经验。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嘉兴积极探索实践,在打造共富乡村中,将特色产业光伏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建立“一地五金”带共富、零碳公园助“双碳”、聚焦“双碳”谋生态的三大农村图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深度融合等举措,扎实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实现乡村振兴。每一项成功实践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嘉兴市共同富裕的种种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提供了新颖的思路,从结合自身的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网络技术等出发带动乡村振兴,深化农旅融合,丰富产业业态,打造一条适合自身的共富之路。同时,也为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的广大青年给予了宝贵启示,他们根据乡村实际情况,以执着之心摸索方法、探寻道路,以专注之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彰显青年的时代担当。
张逸萍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本科生
推荐二:《我的家乡在下姜——美丽蝶变20年启示录》
作者:胡坚 等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1年5月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下姜还是一副基础设施极度落后、村道破败、危房林立、污水四溢的模样,是一个典型的“穷苦村”。当地曾流传着“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民谣。自2001年被确定为浙江省委书记基层联系点以来,在历任省委书记关怀指导下,下姜村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和经验。
《我的家乡在下姜——美丽蝶变20年启示录》,总结下姜经验、勾勒浙江风貌,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来叙说一个乡村的蝶变。书中从下姜印象、下姜实践、下姜治理、下姜精神、下姜启示、下姜梦想等七个维度全面展示了下姜20年的发展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透过下姜村,读者们还可以看到“重要窗口”的精彩景象、美丽浙江的新模样、党群连心的生动图景以及一个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
作者简介
胡坚,浙江温州人,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工学学士,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法学硕士。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读书笔记精选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大量取景的网红打卡乡村——下姜村是一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老乡村,东经118.7°、北纬29.4°是这个乡村在地图上的坐标,然而现实中它却用实际行动写就了山区之变。这本书用充实的史料和优美的语言叙说了下姜村从“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穷苦村到“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明星村的美丽蝶变方案。下姜村是六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们把省委书记们带来的思想理念、精神激励转化为具体思路和生动实践,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全民参与下的返乡创业再到打造有态度的农产品、有温度的民宿,用“大下姜”的生长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好方子,践行着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王志娟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
推荐三:《春到晴隆——宁海晴隆结对帮扶纪实》
作者:袁伟望、林海燕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时间:2021年9月
内容简介
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宁海晴隆结对帮扶纪实》共分八个章节,内容布局严谨,全书以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讲述方式为主线,全方位展示宁晴协作帮扶24年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动情讲述了宁海教育、医疗、农技、金融、企业等社会各领域,为了共同的晴隆脱贫目标,奉献爱心、贡献智慧、付出心血的历程和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宁晴帮扶协作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效益,为全国提供了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的宁海经验、宁海样板。
作者简介
袁伟望,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会员,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
林海燕,宁海县作协副秘书长。
读书笔记精选
圆梦小康为脱贫,晴隆宁海一家亲,翻开《春到晴隆——宁海晴隆结对帮扶纪实》这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扶贫干部们的高远情怀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个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承载着人民的坚定信仰和不屈意志,凝聚着人民的辛勤汗水和浓浓情意,这些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条艰辛而又值得的旅程,是一段深刻而又美好的情谊。
读《春到晴隆——宁海晴隆结对帮扶纪实》,你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宁海人民的高山风骨、大海情怀,带着使命出发,圆梦小康社会,以扶贫、扶志、扶智为讲述方式,从第一章到第八章,从教育领域到医疗,再到农技金融各方各业,走了24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觉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记录了这一段脱贫攻坚的成功典型,而身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自觉肩负起这份使命,从文学中汲取力量,转化为动力,用自己的双眼积累好经验,用自己的双脚走出致富路,愿你能从这本书中收获感动、收获自豪、收获责任、收获担当。
丁玮琪 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