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千人宣讲•百人访谈​(52)| 顾耀东: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浙江”体医融合

发布时间:2023-02-0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本期推出浙江省之江青年顾耀东访谈《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浙江”体医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

健康作为个人幸福生活之前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根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

“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实施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力资本保障和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以“健康中国”建设为顶层设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为战略设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健康促进体系。

以“体医融合”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既是体育功能价值的体现,也是体育回归生活的本质。凝聚体育、医疗等领域的合力,促进“体医融合”协同创新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新发展阶段,是我省体育改革的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时期。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双重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走出中国特色“体医融合”道路的浙江模式,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所面临的重大议题,其关键:

一是以“健康中国”理念为指引,加快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并将健康促进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充分认识“体医融合”在人民健康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理念上升到顶层健康促进政策的高度。

其中,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破除制约体医深度融合的体制障碍,以吸纳更多部门参与到“体医融合”工作中。

同时依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纲领性文件,有关部门需牵头起草工作实施细则,联合各级部门颁布“体医融合”在健康促进等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以“健康中国”理念为指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深化“体医融合”政策制定上实现“建体系”“重统筹”和“谋实效”三步走。

二是以体医服务平台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在“体医融合”供需矛盾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双重制约背景下,优化“体医融合”资源配置,建立体医服务平台显得尤为关键。

一方面,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资源垂直下沉。例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防治,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

另一方面,应建立体育和医疗等多部门的“体医融合”协同创新平台,聚集我省体育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整合全民健身数据和医疗健康数据,构建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的运动处方库,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的标准化流程与干预理论框架,为“体医融合”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是以体医深度融合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健全支撑服务体系。

“体医融合”联动与协同机制构建是从“体医结合”发展到“体医融合”的关键举措,而创新“体医融合”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度是“体医融合”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的有力支撑。

健全支撑服务体系则是实现我省“体医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政府以及体育医疗部门应建立适用于“体医融合”财政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鼓励市场创新健康类产品及优化健康服务,推动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省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关键时刻,应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以“体医融合”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探索一条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医融合”促进人民健康之路,为我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健康活力,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健康支撑,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健康力量。

作者简介

顾耀东:宁波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担任‘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期刊主编,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