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王国银:以“图书馆之为”展示“浙江之窗”

发布时间:2023-02-19

|

来源:浙江新闻

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图书馆是高校的地理地标、文化地标,也是服务地标,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和实践证明,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地位和实力的象征,是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家园、文献资源中心、学术研究助推器和服务师生的重要窗口。在数字化、移动互联网和文化多样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担当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图书馆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图书馆,努力成为高校展示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窗口。

一是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高校图书馆是随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建立的,必将随着师生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必须要精准把握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新目标和新需求,精准对接学校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和师生成长需求,统筹配置资源,优化空间,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师生的出彩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是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2019年9月,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图书馆一是要“藏”,藏就是传承。要以馆固本、以书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多种空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场馆、书本、作品、数据鲜活起来,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图书馆要充分展示人类文明成就,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区域或学校的文化中心。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寝室,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为培养有灵魂、有方向的人才助力。要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微信、视频等90后、00后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藏”的优势、“藏”的特色转化为育人的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系统设计文化传承创新的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是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每一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及区域特点。要强化一馆一品建设,培育和做强特色馆藏资源,要充分挖掘学校和区域历史文化等各种特色资源,优化整合,凝练提升,打造品牌,支撑和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科专业的特色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特色发展,努力成为展示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四是要更加注重数字化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新时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也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变,化危为机。要强化图书馆数字化硬件建设,加强数字场馆、智慧书房、智能工作室和图书情报数字化建设,努力在数字高校建设中走在前列。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和5G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广泛开展无感借阅、语音导览导航、馆内精准定位、精准推送数据资源、远程展示、在线听书和智能安防监控等服务,提高数字化服务、精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好地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努力使每一位师生更加满意、更有获得感。同时,数字资源和智能化服务方式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图书馆更有作为。我们要总结和提升图书馆服务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五是要更加注重多样化服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强化分类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兴趣,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要强化图书服务的生活化、日常化,让图书馆服务渗透在师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让教室、食堂、走廊、寝室都有书香的味道。强化图书馆的公共性交往空间建设,让咖啡店、点心店走进图书馆,当今的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书的中心,而已成为人的中心。要强化通过声音、短视频等立体化的方式让馆藏的资源活起来,走进教室、走进食堂、走进走廊、走进寝室,要在碎片化的服务空间,充分发挥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效应。要强化资源共享,有序向社会开放,特别是要加强与社区、乡村的精准服务合作,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推动阅读经典,促进全面阅读活动,助力移风易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六是要更加注重增长本领。馆长作为图书馆建设的带头人,必须不断提高驾驭能力,强化对图书馆的综合治理。首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强科教兴国、文化强国的责任心。其次,要全面了解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任务和新目标,明确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再次,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坚持图书馆工作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助力学校高水平发展,助力培养时代新人。最后,要加强对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调查和研究。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图书情报传播规律,强化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协同意识,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培育团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勠力同心,团结带领大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图书馆,以“图书馆之为”展示“浙江之窗”。

作者:王国银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哲学博士,教授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