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省第二十一届哲社奖获奖成果 |《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3-02-15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青教授著《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证》一书,2020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该成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发展与管理研究”(批准号:71932005)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7ZDA054)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该成果基于“共建、共创、共享”的逻辑对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与实践展开创新性研究,系统剖析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的重点难点科学问题,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与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与管理、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管理、新时期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创新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

先,基于“共建、共创、共享”的系统性思维提出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的三大基础理论问题。共建回答的是如何实现高效运行,共创聚焦的是如何有效解决竞合关系,共享聚焦的是如何实现成果合理分配。基于此,该成果着力解决技术创新联盟如何实现高效运行、技术创新联盟如何有效解决“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问题、如何保障技术创新联盟成果合理分配问题等三大基础理论问题。

其次,基于科学管理视角提出技术创新联盟高质量管理的机制与实现路径。围绕技术创新联盟管理三大基础理论问题,依据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特征,系统研究技术创新联盟典型组织形式的运行与管理,提炼技术创新联盟高质量运行和管理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主要成果包括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型;挖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联盟冲突管理模型;剖析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最后,基于发展理念提炼新时期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两大理论创新方向。“互联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和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正是契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新的组织形式,基于发展理念提出“互联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和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与管理的理论体系。以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理论和实践为逻辑主线,从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等典型的技术创新联盟实践形式视角研究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发展和管理问题。其中每一篇的研究内容均根据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验证和修正了相关理论,其研究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检验。

第二,基于价值创造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化组织机制。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和多案例比较建构产学研协同创新价值生态模型,总结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所包含的确立价值主张、构建价值系统、进行价值创造、实现价值分配四个基本环节,提炼出客户价值驱动型、恒星主导型、价值共赢型等主要运行方式。

第三,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冲突管理模式。系统性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关系、任务和过程等冲突类型,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科学分析了联盟冲突阶段性表现特征和程度。系统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的影响因素、冲突类型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关联,提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系统方案。

第四,基于生态学角度建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对行业类高校协同创新系统进行类比分析,明晰了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构成、主体功能作用和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图,系统概述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价值链上资源获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等关键机制。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该成果中许多前沿性创新性观点以20篇论文形式,分别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经济管理等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主要学术观点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等重要刊物转载引用,部分观点刊发在《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同时,一批重要的理论观点转化成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7篇,为浙江创新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于该成果的整体研究体系和视角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其中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基于该研究成果撰写的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指导撰写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文本获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奖励。

作者简介

周青,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面向“一带一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管理、数字化创新管理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