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其地理面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发展理念以来,丽水市按照“两山”理念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赢得了“两山”理念的优势转化,推动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在“两山”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丽水市经济发展应当充分依靠自身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丽水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挥丽水人民自古以来积累的创造技艺。丽水的经济区别于其他地区,显示出自己特殊的优势,这里最主要的是要发展传统文化中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和青田石雕的文化和技艺,做大做强“丽水三宝”产业。把这些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够创造出大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当地就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龙泉青瓷是“丽水三宝”中最典型的文化产品。在古代,龙泉青瓷曾广泛销售于海内外,在宋元时期达到生产高峰。那时的龙泉青瓷器形丰富、釉色美丽高雅,特别是装饰技艺丰富,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吉祥寓意,是受人推崇的文化产品。由于龙泉青瓷所蕴含的文化和烧制技艺代表了中国在世界陶瓷历史中的地位,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是传承历史传统过程中的创新发展,除了造型设计上的创新,更多的是装饰纹样和装饰手法上的创新。创新是在传承历史之基础上的创新。传承和创新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这里笔者就龙泉青瓷装饰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工艺提出几点认识和思考。
开拓更广泛的装饰纹样题材
传统龙泉青瓷装饰纹样的主要特征。历史上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原是仿越窑的装饰手法,以单线条细线刻画为主。进入宋朝以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单线条细线划花消失殆尽,半刀泥刻花手法盛行。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盛行大写意刻花,这类刻花大胆随意,一刀一茎、两刀一叶、四刀一蕾,毫不含糊。刀法老辣娴熟,线条简洁流畅。这类刻花瓷器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附近海域打捞出的“南海一号”古沉船上有大量发现,据考证,这艘船是驶向海外的。该时期的刻花水平比耀州窑的写意刻花更具美学效果,与耀州窑极其精细的近乎雕、琢的刻花及印花相比,各具鲜明个性和不同的美学境界。
传统的龙泉青瓷以刀为笔,在釉下的坯体上施展独特的刻画技艺,其内容基本秉持“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大量刻画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果蔓草、虫鱼鸟兽等,特别是莲花和鱼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其中美好吉祥的寓意不言自明。
除了以刀为笔的刻画技艺,南宋以来,随着厚釉装饰的盛行,龙泉青瓷追求釉面“类玉”的效果,其装饰技艺又变化为以雕塑、堆塑为主,运用浅浮雕和模印、压印等综合装饰技艺,追求立体的图案装饰效果。纹样内容也变为以动物形态为主,龙虎龟象鱼等都非常普遍,但其美好吉祥的寓意是一样的。
龙泉青瓷装饰纹样的创新思考。龙泉青瓷的装饰纹样设计首先必须继承传统,在传承传统青瓷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不然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限制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古代陶瓷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构图设计原则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如历史上的“松竹梅兰四君子”图案,寓意着人的气韵品格的高洁,今天的人们仍然欣赏和喜欢。当代人还可以从大量的古代龙泉青瓷遗存或瓷片中看到古人对龙泉青瓷装饰纹样图案的设计和变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当代青瓷工艺师们必修的一课。只有吃透古艺古风,才能在创新设计中做到胸有成竹、灵活求变,取得新的突破。
其次,在龙泉青瓷纹样的设计创新实践中,青瓷工艺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学习中外传统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的历史遗产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工艺美术装饰手法,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去继承发展和创新,才能不断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再次,在借鉴古今中外传统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龙泉青瓷装饰纹样内涵。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的风格、题材的装饰纹样被各类工艺美术作品吸收并展示出来,龙泉青瓷的装饰纹样设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体现出时代性和时尚品质。这就要求纹样设计要不断拓宽题材与内容,使青瓷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产品,得到新生代消费者的认可。在新的消费时代,年轻人是消费市场的主力,龙泉青瓷只有抓住年轻人的消费热点,才能赢得市场。
创造新工艺和新装饰手法
龙泉青瓷的传统装饰纹样蕴含着许多独特的装饰工艺,比如讲究刀法娴熟的半刀泥刻花技艺和浅浮雕装饰技艺,又如堆塑、捏塑和压坯黏贴技艺等,这些工艺施于各种不同的器型之上,会使作品传递不同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当代龙泉青瓷纹样装饰工艺需要吸收和继承这些传统,但只单纯继承传统的装饰技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非遗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龙泉青瓷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而其装饰纹样的工艺创新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结合当代龙泉青瓷工艺师们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龙泉青瓷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其装饰纹样创新有了许多新的探索和突破,以下笔者稍做列举。
一是龙泉青瓷花鸟装饰在题材和装饰手法上的创新。古代龙泉青瓷的花鸟纹饰技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当代龙泉青瓷虽然注重发挥厚釉如玉的品质,追求莹润青翠的色泽,但陶艺家们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体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在青瓷花鸟纹饰装饰上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果,许多作品成为当代青瓷装饰的典范,深受人们的喜爱。
首先,在装饰内容上,当代龙泉青瓷继承了历代花鸟纹饰的丰富题材,并在设计图案时重视传统图案在当代的表现,审美意趣上保留一定的传统意味,而视觉形式上又具有现代的时尚美感。比如当代龙泉青釉盘,往往在盘中央浅浮雕刻凸现牡丹花图案,其花瓣与绿叶相配,繁茂鼎盛和雍容富贵之意蕴不言自明。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龙泉青瓷仍主要采用刻、划、剔、堆、贴等传统方法,以刻划为主要手段,但也会采用彩画进行釉下彩描绘,体现了对传统装饰方法的开拓和发展。
再次,在装饰图案的效果表达上,利用露胎工艺展现花鸟纹饰时,不只是显露瓷坯展现火石红原色,许多工艺师还会刷紫金土露胎或紫金土敷釉来表达不同层次的纹饰效果。
最后,表现为创造新的时尚花鸟图案,利用彩绘、点褐彩以及镂空透雕等手段将时代审美尽情表达,如陈爱明作品《秋到龙泉》、陈显林作品《风中舞动的绿叶》《硕果》和胡兆雄创作的《蝶恋花》等都是创新青瓷花鸟纹饰的代表。这类作品不仅题材新颖,装饰方法也新奇出彩,为龙泉青瓷的传承创新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龙泉青瓷的花鸟纹饰秉持青釉的沉稳内敛的品质,不像白瓷加彩绘那样热烈奔放。它就像大家闺秀,天真烂漫又纯朴无邪,如李清照诗意描绘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般可爱。
二是龙泉青瓷在练泥制坯环节对装饰纹样效果表达的创新。当代龙泉青瓷的制坯工艺大量使用石膏模具注浆或压坯成型,但注浆压坯产品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产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手工制作的灵动性,其经济效益不高。真正有个性的创作必须是手工成型,如在拉坯机台上利用电动拉坯成型是目前最主要的成型方式。龙泉青瓷工艺师们继承了古代窑工拉坯成型的传统手法,创新性地对泥坯事先进行加工处理,在坯泥上调制颜色,或采用哥窑泥与弟窑泥混合拉坯,这样就形成了胶胎装饰或哥弟窑结合装饰。在上釉烧制后,这类青瓷会形成独特的行云流水般的装饰效果。
三是龙泉青瓷的开片纹饰控制装饰。龙泉青瓷在古代就存在哥窑和弟窑两大系列产品,其中哥窑工艺精湛,呈现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的特征,是南宋时代龙泉青瓷专门为皇家定制的一类黑胎产品。
古代哥窑的开片是顺其自然的,人工无法控制釉面所开的纹片粗细长短。当代青瓷工艺师们却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掌握了哥窑釉面开片的技艺规律,成功烧制出釉面开片可控的纹样装饰创新作品,有的呈现冰裂纹,有的呈现金丝铁线,有的呈直线疏密有致,有的呈横线疏影横斜。这些开片控制装饰,是当代龙泉青瓷装饰纹样的高难度工艺革新,大大提升了龙泉青瓷装饰纹样的表达效果。
四是龙泉青瓷的露胎装饰和原始瓷灰釉装饰。龙泉青瓷的瓷土中存在一定量的紫金土,在露胎的状态下会在烧制过程中经过二次氧化呈现出火石红的颜色,这让龙泉青瓷通过露胎更增添了一种装饰的表现手法。在宋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中,这种露胎装饰屡见不鲜。当代龙泉青瓷工艺师们也广泛运用露胎装饰,往往是与刻花技艺相结合,在露胎部位刻花或者刻划跳刀纹饰,达到露胎与青釉红绿相间、相得益彰的装饰效果。另外,工艺师们还借鉴原始瓷灰黄釉色的古朴效果,创新了原始瓷灰釉的新装饰手法,有的产品是青釉与灰釉相间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五是创新书法绘画与青瓷结合的书韵青瓷装饰。书法和绘画技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如何把中国书法和绘画融入龙泉青瓷的装饰纹样中,也是目前龙泉青瓷装饰纹样设计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些龙泉青瓷工艺师正在与国内书法家和画家合作,创作出一批融合龙泉青瓷和书法绘画的高雅青瓷艺术品,为龙泉青瓷的装饰技艺开辟了一条新路。
龙泉青瓷的造型技艺、青釉配制技艺和厚釉烧成技艺、装饰纹样技艺,都是龙泉青瓷作为人类非遗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装饰纹样技艺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是体现龙泉青瓷文化品位与格调的关键元素。在浙江省被国家赋予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者”身份、提出“文化先行”的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完成龙泉青瓷的文化深化、文化物化和文化转化工作,是丽水市更是龙泉市必须坚持探索和完成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就是对龙泉青瓷“三化”课题的一个具体项目的研究,希望对龙泉青瓷“三化”工作的推进有所帮助。
作者:雷慧珍 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