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非合作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2023-12-29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浙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与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与非洲的合作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浙江把浙非合作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布局,以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为牵引,根植优势互补、立足互通有无,精心规划,深入实施,推动浙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10年来,浙非高层交往持续深入,先后有40多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到访浙江寻求交流合作,浙江也多次赴非洲对接、拓展合作发展。经贸合作成绩喜人,浙江与非洲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多元化,浙江2016年开始一直是对非洲进出口额最大省份。2023年1至7月,浙江对非洲进出口总值达2170.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同期全国对非贸易的19.1%,居全国首位。产业产能合作深入开展,截至2023年4月底,经备案(核准)的浙江在非洲投资的企业有575家,投资备案额44.56亿美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非洲投资建设。设施联通得到强化,浙江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浙非合作的重要方向,全力支持浙企参与非洲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与非洲的交通、能源、信息通信、跨境水资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拓展节能建筑、居民出行、垃圾处理、水供应和处理、公共卫生等合作领域。减贫助困合作不断深化,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产能合作外,还突出农业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培训等内容,推动减贫合作从传统的扶贫济困向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减贫能力等综合施策方向发展。比如,开展供水工程建设,浙企大型水务项目遍布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吉布提等10余个国家,累计日供水超过100万吨。人文交流实现互鉴,浙江不断探索建立与非洲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着力构建立体、互动的民心相通之桥,在非洲建立8所孔子学院,成立中非智库论坛,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到非洲开展“美丽浙江”电视展播,与有关国家签订旅游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为浙非可持续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文情感支撑。

浙江深入开展对非贸易、对非投资、人文交流等工作,打造了政策、经贸、人文等领域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国际合作交流新亮点,推动越来越多的对外合作交流“新思路”出现,形成了省域层面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浙江探索。

浙非合作体现的浙江探索,凸显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对非洲合作的工作部署,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在对非合作上与非洲国家、企业和民间保持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和协调机制。凸显了“浙江效率”的合作机制,一直以来,浙江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9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19—2022年)》成为国内第一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对非经贸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全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对非务实合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表率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凸显了“绿色发展”的合作底色,推动浙企在非洲实施项目过程中,与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积极参与非洲绿色能源、绿色产业发展,助力非洲清洁化、工业化、电气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浙企参与到非洲新能源开发中,大力开发水资源、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凸显了“民企浙商”的合作力量,浙商是较早走出去探索非洲市场的商人群体,由于许多浙江民营企业经销的打上“浙江制造”烙印的小商品、生产器具、日常消费用品与非洲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导致浙非经贸交流从最初的“走到非洲”发展成“落户非洲”“融入非洲”。凸显了“数字经济”的合作引擎,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以“数字浙非”为加强浙非合作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助力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云贸易”、实施“云结算”等工作,为浙非合作“插翅增翼”、增强动力。凸显了“交流互鉴”的合作包容,浙非合作中突出人文交流,持续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活动、中非智库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搭台、以文促合”的作用突出。

浙非合作的浙江探索,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新型省域层面对外合作交流体系。应该说,浙江探索既是浙江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又是浙江在对外合作交流领域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生态文明优势、浙商力量优势、数字经济优势、文化传承优势等的具体体现。浙非经贸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的源泉,正是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再创辉煌的使命与要求。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这“八项行动”与中非合作论坛中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为深入推进浙非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合作交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3年11月21日,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在金华召开。会议指出,进入下一个金色十年,要抢抓机遇、共谋发展,以人为本、共增福祉,互学互鉴、共创价值,同各方一道,同心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浙非合作,是跨越“时空”的合作,通古纵今、线上线下;浙非合作,是联通“山海”的合作,越山跨海,融通众心。进一步推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和浙非合作,已经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如何贯彻落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精神,笔者认为,要突出以下“五个一”重点工作。

一要健全“一套机制”,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要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关键性抓手、集成性政策、牵引性项目求突破,健全浙非政府间联通协调机制、重大合作平台能级提升机制、省内政企研协同联动机制、优化浙非合作营商环境机制等,持续创建中非地方合作典型实践。

二要建好“一座城市”,发挥区域牵引作用。金华在对非合作交流处于全国领头地位。据海关统计,2022年金华对非洲进出口额987亿元,其中出口879.4亿元,居全省第一;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的8%,居全国地级市第一。金华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战略层面支持,持续优化义乌和辖区各县区市外向型经济布局,更好发挥“买全球、卖全球、送全球”的“世界超市”作用。

三要搞好“一个活动”,发挥人文融通作用。2018年开始,金华市政府与浙江师范大学携手连续举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活动。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升格为省部合作项目,成为全国对非洲交流重要平台。2023年,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从以往的“周”升格成“月”。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打造高能级活动平台、高质量产业平台、高水平文化平台、高品质教育平台。

四要用好“一个引擎”,发挥数字新业态作用。争创合作发展新优势,数字经济是重要引擎。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要精准对接非洲《2063年议程》,加强与非洲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以加快平台建设、推动服务“走出去”和数据跨境流动为抓手,与共建国家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交流,推动浙企高质量参与非洲各国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数字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合作。

五是办好“一个论坛”,发挥智库参谋作用。“中非智库论坛”于2011年创办,目前已发展成为经外交部、商务部批准设立的中非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下一步,要进一步办好“中非智库论坛”这一品牌项目,为中非合作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要建立智库专家学者参与政府对外合作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调研起草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周倩,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浙江省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联盟首席专家,《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2》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