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文化寻根·约会古今浙学名家⑥ | 黄宗羲:振聋发聩的民主启蒙思想家

发布时间:2023-12-28

|

来源:钱江晚报

浏览:

今年7月,宁波余姚举办了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研讨会,其思想学说的民主性、科学性日益焕发出启迪后人智慧的巨大价值。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科学理论家,浙东经史学派的学术领袖。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的经济观,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也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学问广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100余种10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吴光先生评价,黄宗羲是一位博古通今的伟大思想家、继往开来的学术大师。求是批判是浙江文明史上优秀的人文传统,黄宗羲就是这一精神传统的典型代表。“黄宗羲思想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是其批判求是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志于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

袖藏铁锥为父报仇 被赞“姚江黄孝子”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因家居古南雷里梨洲山边,世称“梨洲先生”。他晚年曾自我回顾:“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大意是指自己一开始与阉党斗争,后来又参与反清复明,当游侠,最后潜心做学问。

1610年,黄宗羲出生在宁波余姚的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明末东林党的著名人物黄尊素,因为参与反对魏忠贤宦官集团的斗争,惨死诏狱。

黄宗羲的祖父黄曰中悲痛万分,在墙上写下:“尔忘勾践杀尔父乎?”激励孙子为父报仇。黄曰中为人狷介刚直、疾恶如仇,这种豪杰任侠的精神,对黄宗羲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

父亲遇害第二年,明朝崇祯皇帝登基,清除了魏忠贤等阉党,为含冤而死的东林党人平反。少年黄宗羲闻讯,立即进京为父伸冤,上书请诛许显纯、崔应元等阉党余孽。刑部会审时,黄宗羲应召出庭作证。出庭前,他袖藏铁锥。庭审中,面对杀父仇人,黄宗羲快步上前,抽出铁锥猛刺许显纯,并暴揍崔应元,又拔了他的胡须,带到父亲灵前祭奠。几天后,刑部再审李实时,黄宗羲又掏出铁锥,吓得李实赶紧招供。

最终,许、崔、李等人都依法伏诛,黄尊素得以昭雪,被追赠为太仆寺卿。黄宗羲因此被誉称为“姚江黄孝子”。

清军入主中原后,黄宗羲变卖家产招募义兵,在家乡余姚组建“世忠营”武装抗清。随着复明希望彻底破灭,黄宗羲以遗民自居,坚持不仕新朝,隐居故乡讲学,潜心著述。这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是黄宗羲性格中最接近“侠客”的一面。这位见证明亡清兴的旷世大儒,在其85年人生中,进则斗志昂扬、奋起抗争,退则隐居山野、著书立说。一生壮志未酬,却留下不朽思想,供后世景仰。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勾勒社会改革蓝图

在思想上,黄宗羲也近似于一个豪侠。他纵观历代治乱兴亡的历史,尤其是明朝兴亡史,深入思考和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其源自儒家的民本思想也发扬光大。

最能代表他思想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放在尊崇专制的帝王时代,算得上惊世骇俗:“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1662年~1663年,黄宗羲写就《明夷待访录》,其政治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将矛头直指秦汉以来延续近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以天下为一家之私产,垄断了天下的资源;君是天下不得安宁的根源;君为夺取天下而大肆杀戮,使百姓妻离子散,其夺取君位之后则骄奢淫逸、对百姓敲骨吸髓;由于君主以天下为私产任意挥霍,必然招致百姓怨恨、唾弃甚至诛杀。

总之一句话,秦汉以来的君主是天下人民的大害。

除了对君主专制制度严厉批判,黄宗羲还勾勒了社会改革蓝图,提出“设相分权”“君臣共治”“地方自治”等政治主张;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农工商皆为本业,而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发出近代启蒙民主观念,“天下为主,君为客”。

吴光认为,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蕴含着天下是人民的天下,而非君主一家私产的“民有”观念。“显然,这已经是地道的‘民主思想’而非‘君主思想’。”他将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定位为“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政治思想”,因为其思想已经超越孟子以来“由君主做主”的“尊君重民”式民本思想旧范式,而转型为“由民做主”的“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理论,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

黄宗羲这种以“民有、民主、民治”为中心的新民本思想,在清末至近代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曾经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开创浙东经史学派 典型的“行动派”

黄宗羲一生著述丰富,涉及领域很广阔,经学(含哲学、政治学)、史学、文学、历学、算学、地理学乃至金石、音律、文字学等领域,都有著作成果。据吴光考证,黄宗羲著作总计有112种1300余卷,2000余万字,目前总计尚存56种1172卷。

黄宗羲的著作成就,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亚于古代名家。这些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极其巨大,至今仍未衰减。他不仅勤于写作,而且诲人不倦,长期从事讲学,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并开创了学术史上一个重要学派——清代浙东经史学派,包涵经学、史学、文学、科学等多个学术领域并以经史之学为主体。

黄宗羲的讲学活动主要在他54岁至70岁这段时间,曾到语溪(今属桐乡市崇福镇)、海昌(今海宁县)、越城(今绍兴市)、甬上(今宁波市鄞州区)等地讲学。

黄宗羲讲学影响最大且最有成就的地方是在宁波,即甬上讲经会和甬上证人书院。由黄宗羲开创的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主力军及其活动中心,也是在宁波地区。

黄宗羲是典型的“力行派”,他的讲学有明确宗旨和独特风格:反对束书空谈,重视真才实学;提倡明经通史,主张经世致用。对于空谈道德性命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黄宗羲十分鄙夷。

黄宗羲讲学内容包括经学、史学、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培养出了黄宗炎、黄百家、万斯大、万斯同、陈言扬、李邺嗣、邵廷采、全祖望、章学诚等一大批人才。

历经四个世纪后,黄宗羲的思想与学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研讨发扬。

通过孜孜不倦的著书实践与诲人不倦的讲学活动,黄宗羲树立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也培植了一个独特风格的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涵括经学、史学、文学、科学等多个学术领域而以经史之学为主体,这个学派的影响至今依然接续不断,后继有人。

约会古今浙学名家·黄宗羲寻访打卡点

余姚四明山

余姚化安山

余姚姚江书院

来源:《钱江晚报》202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