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嘉兴学院跨山越海赋能地方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3-12-12

|

来源:嘉兴学院社科联

浏览:

自省社科联“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启动以来,嘉兴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聚焦山区(海岛)县需求,积极调动相关学院、科研平台研究资源,组织专家学者60余人,深入淳安县、嵊泗县、龙游县、岱山县、景宁县等山区(海岛)县开展赋能行动,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作为社科赋能优秀组织单位获省社科联通报表扬。

(一)校地通力协作,构建社科赋能“共同体”

经过不断努力,嘉兴学院携手山海兄弟县社科联,成功探索出“地方出题、高校解题、团队答题、地方评阅”的精准赋能模式和闭环推进机制,构建起社科赋能“共同体”。

学校每年初主动对接地方社科联,对赋能行动进行顶层设计,做到早谋划、精服务。重点与兄弟县社科联做好“五共”文章——共研赋能方向、共议赋能课题、共选赋能团队、共抓赋能落实、共享赋能成果。确保“学校所为皆地方所需,地方所求皆团队所长”。三年来共同商议设计研究项目30余项,涉及党建、经济、法律、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二)团队务实研究,念好“真”“情”“实”“意”“四字经”

2004年12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要求。嘉兴学院赋能团队牢记总书记要求,以实际行动念好真情实意“四字经”。

一是探求理论之“真”。各赋能团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浙江实践,助力解决浙江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厚植赋能之“情”。社科赋能是一项需要情怀的工作,嘉兴学院社科赋能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扎根地方的真情投入工作,为给结对县开出更加精准接地气的“处方”,赋能团队不但深入结对县调研,还赴其他有借鉴意义的地区“取经”,为结对县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三是深耕咨政之“实”。行动三年来,团队聚焦地方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赴各地调研20余次,坚持“将研究报告写在赋能县的大地上”,比如团队五赴淳安,走访了淳安县多个乡镇和乡村振兴联合体;两赴龙游,就传统文化保护、农民高质量就业、竹产业国际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沉浸式调研;三赴嵊泗,并受邀参加嵊泗举办的“循迹溯源学思想·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理论研讨会”等。

四是强化精品之“意”。在社科赋能行动中,嘉兴学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追求精品成果,努力打造“红船领航·社科献智”赋能品牌。目前赋能团队在党建联建、共同富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产出了系列精品成果,研究成果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也深受结对地区欢迎。

(三)跨山越海奔赴,激发社科赋能新活力

社科赋能是校地跨山越海的双向奔赴,也是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彼此成就。团队赋能成果获县级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地方党委政府采纳8篇,其中2篇获省领导批示,发挥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获立项省规划“社科赋能”专项课题7项,其中重点2项,在实现科研价值的同时,为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接下来,嘉兴学院社科联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优势资源匹配,不断探索“送共富理论入山海”“送社科特派员入乡村”等新模式新举措,推动社科赋能行动提能升级。

(嘉兴学院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