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艺术+传播”赋能平阳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1

|

来源:浙江传媒学院社科联

浏览:

为贯彻落实省社科联关于深入推进“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传媒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传播平阳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通过“社科+文艺+传播”赋能的方式,创新运用调研走访、项目合作、学术研讨、人才挂职、基地建设等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助力平阳乡村振兴、品牌塑造、文旅繁荣。获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日报、浙江党建网、新浪、网易等20余家国内媒体一致好评,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浙传力量。

自启动与平阳县新联村结对帮扶校地合作的五年多来,浙传通过社科赋能“五聚社科赋能行动”,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推动新联村这一传统畲村从单一茶青生产基地迭代蜕变为“文化+旅游+农业+非遗”的美丽景区,“中国黄汤第一村”“平阳黄汤发源地”等标识度越来越靓,平阳县新联村先后荣获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村等近40项各级荣誉。

一是聚力社科赋能,全方位打造合作平台。学校与平阳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浙传平阳现代产业学院、苔花艺术客厅、教授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等10多个社科平台,开展30多个项目,带动1000余名学校社科专家与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全方位、多维度和立体化赋能平阳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黄茶产业,助力茶旅融合发展。围绕平阳黄汤茶产业,学校社科团队为新联村策划“茶旅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村标设计、村志梳理、农产品包装设计、村歌创作、节目创作提升乡村辨识度,带动村集体收入增至35万元,村民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15%,通过社科赋能助力乡村文旅融合,有效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聚集人才资源,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充分发挥传媒类艺术专业特色,为平阳县专门创作歌曲《鳌江之歌》,作品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乐平台播出,被浙江日报重点推介,并荣获浙江广电《东方之歌》原创歌曲征集二等奖。倾力打造音乐电视《山海平阳》,红色电影《热血长虹》片尾曲,拍摄《中国黄汤第一村》《平阳有茶》《一片叶》《黄汤姑娘出嫁了》等4部宣传片,重塑城市品牌。

四是聚合文化力量,创新社科赋能模式。联合省委宣传部策划了“八八战略在身边”全省青年学子千人千场宣讲会启动仪式、浙江电影“凤凰奖”颁奖仪式,连续三年举办平阳黄汤诗会,举办大型音诗画舞台剧《百年追寻》,设计平阳城市标志、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形象标志,协助平阳开展平阳城市口号、标志、吉祥物、伴手礼、文旅十景征集和推广,助力平阳文化共富品牌破圈出圈。

五是聚汇平阳经验,推广社科赋能成果。总结提炼平阳高质量建设共富品牌破圈出圈的发展经验,调研报告《茶旅产业赋能乡村共同富裕——平阳新联村“黄汤共富模式”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建议》获平阳县人民政府负责人肯定性批示。汇聚黄汤茶诗词大会成果,出版诗集《平阳黄汤——茶诗词三百首》。案例入选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入选浙江省2022年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高校干部人才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浙江省2023年“校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此外,浙江传媒学院按照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帮扶策略转变”有关要求,结合新联村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提出“茶旅融合发展”建村策略,通过实施品牌立村“五个一”工程,即帮助新联村打造“一个特色村标”,增强了文化记忆点;梳理“一段村志”,增加了文化卖点;设计“一套包装”,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创作“一首村歌”,增加了传播卖点;通过自创“一台节目”,降低了引流成本,多措并举地打响了平阳黄汤“茶文化”品牌,用文化艺术赋能新联村振兴发展。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赋能平阳高质量发展行动,是对结对帮扶“联乡带县”工作的迭代跃迁,是推动高校人才链和地方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大举措。浙传将以深入推进“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为契机,在文旅品牌打造、融媒体人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强化校地对接、搭建优质平台,推动学科产业共生、人才资源共享,共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的力量。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