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探访台州书院文存丨文明书院:从旧书院到新学堂

发布时间:2023-11-02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台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自古就重视教育,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上演了许多动人故事,取得了非凡成就。2023年4月,“探访台州书院文存”大型融媒体行动正式启动,全面开展对台州书院历史的梳理,运用新闻的力量让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书院回归读者的视野和记忆,截至目前,在《台州日报》、望潮客户端已连续推送23期。我们开辟“探访台州书院文存”专栏,择期报道,展现台州深厚文教历史。

第四期,让我们了解率先开始新学教育的书院:文明书院。

点击播放视频

晚清以降,新学代替旧学,是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这种由旧入新的转变,从天台县的文明书院,就可窥见一斑。

清代乾隆三十四年(1769),无锡人钱曜到天台任知县。到任第二年便筹资创办了一所“义学”。嘉庆年间,义学改建成文明书院,至同治九年(1870)重建。

新学

晚清是个激变的时代,知识分子们身处这个历史漩涡中,该如何与时代相处?是固守旧学,还是拥抱新学?文明书院最后一任山长金文田选择了后者。

金文田(1851-1924),字永田、子仁,号性山,天台城关人。他幼年丧父,15岁时就以教书养家糊口,后任教于天台蓝洲书院、宁海缑城书院,并坚持自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金文田考中进士,这一年他52岁。中年入仕,他却弃官回乡任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出任天台县文明书院山长。

金文田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究,他很明白,科举这一套已然不合时宜,“办新学”才是自己真正的使命。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时任天台知县胡元溥同意创办高等小学堂,命金文田主事,改文明书院为县立文明高等小学堂,书院山长亦改称校长。1906年7月,他又创办了天台中学堂(即天台中学的前身),并就任首任监督。

中学堂设立之初,有数、理、化和中文、外文、史地等现代课程。11名教师中,谢钟灵等人有留洋背景,还有日籍教师野村傅四郎。学校招了新生60名(一说80名),八月正式开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天台中学堂被中央学部正式批准立案。

风波

金文田离任后,1913年,胡天山担任文明高等小学校长。

胡天山,师从著名学者俞樾,曾赴日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胡天山有着现代文明思想,主张“男女平等”。1915年,他创办了天台县第一所女子学校——赤华女校,鼓励女孩子走出家门,到学校去接受现代教育;1925年至1927年,胡天山任天台初级中学校长期间,又力排众议,兼收女生,实行男女学生同校学习。

文明高等小学的历史上,还有一位知名的校长——许杰。

许杰,1901年生人,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理论家,是文学研究会(由郑振铎、周作人、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社团)会员。

1927年5月,许杰担任文明高等小学校长期间,警队突袭包围,将许杰、王槐、金梁汴、许人一、范渠、徐鹏翔等十余名教员逮捕关押。原来,1927年4月以来,蒋介石发动“清党运动”,有人诬告许杰是共产党员,说他接管文明高等小学时,有共产党武装纠察队参与。

对于许杰的被捕与关押,天台社会各界反响很大。文明高等小学的学生曾集体要求“还我校长”,妇女联合会还发动全县罢学罢市,游行示威,营救被捕者。终于,在被关押一个多月后,许杰被保释出来,立即去了上海,未回天台。

此后,许杰辗转于广西、福建、上海等地,教学之余,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许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首任系主任。

1990年7月,九十高龄的许杰给天台县城关二小寄来一封信,详细讲述了他在文明高等小学任职时的那一场风波。他说,这不光是他个人的遭际,也是同天台教育历史有重大关系和重大意义的。

更替

2003年4月,该校改称“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沿用至今。从文明书院到赤城二小,这是一所当之无愧的百年老校。这所学校走出了许多优秀学子,如古生物学家曹正尧、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和平大使姚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