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甲骨文,与现代绘本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9月21日,《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绘本展及绘本首发活动在浙江温州瑞安市玉海楼(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举行。来自三千年前的“精灵”,通过绘本,与现代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开幕式现场(央广网发 蔡庆珍 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瑞安作为千年古县,与甲骨文渊源颇深。瑞安先贤朴学大师孙诒让,在玉海楼潜心著述,并于1904年推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
那么,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播和普及甲骨文字,赋予古老的甲骨文以新的生命力?瑞安市文广旅体局局长胡晓秋表示,作为甲骨文研究先驱的故里,瑞安重视甲骨文的传播普及,以及当代价值的阐释。此次选址在孙诒让先生藏书、治学、著述的玉海楼,启动《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绘本展及绘本首发活动,就是文化代代传承的生动见证。
绘本展现场布置的甲骨文天幕(央广网发 蔡庆珍 摄)
据介绍,《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绘本由古文字专家、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文字设计团队历时3年联合打造。绘本精选70个甲骨文,从身体感官、人伦关系、生命奇迹、神与祖先、渔猎生产、宴饮欢歌、屋檐之下、飞禽走兽、草木有情、天文地理等10个维度,展现殷商先民生活。
绘本展现场布置的甲骨文乐园(央广网发 蔡庆珍 摄)
绘本展现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主创策展团队,运用独具巧思的造型语言和艺术装置,在玉海楼古色古香的氛围里释义甲骨文,形象地演绎故事,力求以“甲骨文”小切口,追寻汉字演变足迹,带领观众开启身临其境的文化溯源之旅,穿越历史长河,看见森罗万象的殷商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介绍:“瑞安,是永嘉学派巨子叶适的家乡。孙诒让先生继承了永嘉学派的传统,他也是中国甲骨文研究的第一人。甲骨文绘本在这里首发,非常有意义。”
(瑞安市社科联供稿 转自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