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宋学大讲堂”第七讲在杭举办

发布时间:2023-10-26

|

来源: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

浏览:

2023年10月22日,“宋学大讲堂”第七讲在之江饭店举行,并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视频号平台同步直播。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古籍出版社和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曹家齐先生担任第七讲主讲嘉宾,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延明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惟学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陶然,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院教授祖慧,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周佳,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王旭斌、副总编陈小林等出席了本场活动。

讲座以“交通形势与两宋国家大计”为题,从交通视角切入,层层剖析运河、驿传和海上交通与宋朝国家大计间的重要联系。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交通影响着国家财政、安全、统治秩序等立国之计。曹家齐教授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建都地址及其变化背后的政治逻辑,着重分析了两宋定都汴京和临安的因与果,即对交通的仰赖与推动。就物资的交流而言,保障京师兵民需求的主要交通线是运河。从汴河漕运量与文献记载来看,“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凡诸路纲运及贩米客船,皆由此河达于行都”,运河是两宋国计所依。

信息的交流依赖另一种交通体系,即主要负责保障公差官员出行及国家政令文书传递的驿传。宋代出现了空前的信息增量,为应对繁重的行政事务和士人之间的交流需求,宋代驿传出现驿递分立,并将文书传递划分等级,递铺统一使用士兵,允许官员私书入递,成为信息增量时代的显著特征

此外,在阻断“丝绸之路”的多政权并存格局下,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和财政压力,宋朝不得不将对外贸易的重心转向海路,故宋代海上交通空前发达,通外海道趋于稳定,并开辟出新航道。最后,曹教授总结了交通重心转移的历史影响,即中国交通重心的东移和南移以及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之发展,拉开了中国南北方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并使之恒久未变。

“宋学大讲堂”是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积极探索与尝试。讲堂分季度每年四讲,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古籍所等学术机构为后援单位,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把“宋学大讲堂”构建成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宋学交流传播平台,打造成为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品牌,让宋韵文化从浙江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