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举办“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问题的发轫与深化”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0-26

|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浏览:

10月15日,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问题的发轫与深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大会主题发言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两场。上午场由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詹玲主持,中国计量大学教授蒋进国教授点评。下午场由温州大学副教授鲍良兵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杨点评。与会学者围绕文学“大众化”问题展开讨论,对何为文学“大众化”、“大众化”的审美特征,以及作家如何平衡雅与俗、审美与功利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大致分为六个议题。

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思潮起源的重新整理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刘克敌教授以清末民初学者刘师培早期的学术研究和教科书编写为研究对象,指出刘师培的学术研究与中文教育结合,为五四新文学革命及之后的“文学大众化”、“通俗化”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湖州师范学院余连祥教授在论钱玄同国语文学主张时,挖掘了不少新鲜且具有独特价值的史料,令与会学者耳目一新。二是关于现代作家作品中的大众化面向书写。浙江大学张广海副教授从阿英编写的通俗读物的出版情况、类型与编纂思路入手,探讨了作家启蒙意识与商业考量如何和谐统一的问题;海宁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学海论述了作家沙可夫在创作和翻译中的大众化取向;山东管理学院教师王亚分析了老舍散文中的现代劳动观。三是海派文学与“大众化”的关系问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左怀建阐述了施济美小说创作与现代文学的新文学传统、通俗文学传统和海派文学传统的复杂关联及其体现;浙江工商大学教师杨艳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教师池若飞分别以张爱玲前后期的文本为对象,探讨了张爱玲作品雅俗共赏、兼具市场效益的特性和具有鲜明特征的叙事形式;浙江工业大学硕士陈慧娴则比较了苏青、张爱玲、施济美三位海派女作家笔下市民空间书写的亲缘关系。四是左翼革命文学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周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傅祖栋分别对革命通俗文艺和文艺大众化问题的概念源流、建党百年来共产党员文学形象的复杂谱系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思考;温州大学副教授鲍良兵阐述了抗战剧历史想象推动文学“大众化”的重要意义;温州大学教师肖庆国论述了茅盾在抗战时期“文学的民族形式”论争中的理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高世蒙从穆时英创作与左翼文学的关系出发,分析其早期普罗小说的写作策略与内在理路;浙江大学博士杨婷婷聚焦抗战刊物《文艺阵地》中的木刻版画,从民族形式讨论出发揭示鲁迅如何作为精神文化资源发挥其作用。五是文艺“大众化”问题在当下的发展困境问题。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范家进指出了乡土小说以及传统文学在当下传媒环境里的艰难处境。六是文艺“大众化”和现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问题。浙江工业大学硕士李文、刘超群从具体的影视作品入手,对影视作品如何实现“大众化”展开了精彩分析。

最后,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张广海对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总结,认为本次会议聚焦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问题,关注到了各类文学现象,不仅有作家作品、思想的分析讨论,更有对思潮论争、美术活动、教科书或通俗读物编写的研究,对现代文学、文化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现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