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浙西文化在嘉兴”学术研讨会在桐乡举行。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出席会议并致辞,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奕凌主持会议,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致辞)
刘东指出,本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她对深入推进浙西文化研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高质量学术研究赓续优秀历史文脉,深入发掘以朱子学为特色的浙西文化“博雅”特质,做好红船精神与新时代浙江精神的深化研究,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二是为高水平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充分发掘以张履祥为代表的传统名人及文化资源,进一步夯实乌镇镇等历史名镇的文化根基;三是以高品质传播交流提升浙西文化研究能力,提炼具有浙江特色、中国智慧、世界影响力的标识性学术概念,讲好“浙西文化故事”,提升浙西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致辞)
黄国强在致辞中指出,嘉兴是浙西学术的重镇,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统筹、有谋划的研究研讨活动,集聚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研究力量,一起解码浙西文化的嘉兴基因,提升浙西文化嘉兴辨识度,共同擦亮浙西文化的名片。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为浙西文化的挖掘、提炼、传承提供真知灼见。广大社科工作者也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包括浙西文化在内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为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作出嘉兴社科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致辞)
于会游代表桐乡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浙西文化是一座极其丰富的精神宝库,要在保护传承中“唤醒”浙西文化,展现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要在古为今用中“焕新”浙西文化,展现跨越时空的穿透力;要在继往开来中“换形”浙西文化,展现自信自强的创造力。桐乡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浙西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也希望本次研讨会持续为桐乡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更为有力、更为坚实的学术支撑。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何俊,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水龙,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学院教授张天杰分别作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何俊作主旨报告)
何俊在题为“浙西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报告中,回溯了浙西文化的渊源,剖析了浙西、浙东学风的差异与同源,他指出,若以浙西朱子学为中心来研究浙西学派,对于朱子学在浙西地区的传播、影响作一系统的研究,并且把握清初朱子学这个核心,则一定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取得丰富的成果。他强调,必须加强浙西的朱子学派的研究,从而实现两浙儒学同源性、互动性的探索。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水龙作主旨报告)
程水龙结合历史文献探查,作题为“浅谈吕留良的刻书与清代朱子学”的报告,深入探究吕家刊刻的《近思录》与《朱子遗书》,分析吕留良刊行程朱之学文献的缘由,指出吕家的刻书活动对推动清初朱子学兴盛有一定促进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学院教授张天杰作专题报告)
张天杰在题为“清初浙西朱子学派与嘉兴文化——以张履祥为中心的考察”报告中指出,嘉兴一郡,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明清,在文化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朱子学为底色。报告从“张履祥、吕留良、陆陇其与‘尊朱辟王’思潮之兴起”“张履祥、陈确与浙西的学术集会”两个方面,生动再现了以张履祥为核心的浙西朱子学派的思潮之活跃、学术之繁盛。
研讨会上,还公布了“浙西文化”研究暨嘉兴文化名人教育思想研究征文大赛结果,聘任相关专家学者为“浙西文化”社科研学顾问,并为“浙西文化”社科研学基地授牌,推动“浙西文化”的精神力量化作实际载体在嘉兴落地生根。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还赴乌镇镇杨园村实地调研“浙西文化”遗址,并围绕“朱子学研究”“浙西文化研究”举行为期半天的分论坛研讨。
(嘉兴市社科联 桐乡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