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本期推出浙江省之江青年王姝访谈《构建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为什么说构建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是重中之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五个方面是彼此支撑,互为支柱的,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引领,通过践行、发展与传播,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领域的论述尤其强调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如何理解传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正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引领的价值,是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融汇百年来前赴后继的优秀革命文化、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今中外文化经典因素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站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光彩。而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本身,就是一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历史。华夏文明始终以文化认同为重,以“宅兹中国”的本土根性,不断开放吸纳了来自世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因子,滋养了丰富厚重、绵延至今的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及其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近现代以来转型的结果,代表了党和国家及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具有高韧度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迈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融铸着中华民族传统宇宙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文明与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而只有深切了解民族文化传统,经由传承与创新,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通过考古挖掘、文物保护、古籍整理与研究等赓续五千年文明根脉,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传承、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等全面梳理民族文化基因,通过科学利用与推陈出新,将中华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造性发展,打通古与今、中与外,构建起博采众长又立足本土,兼容并包又坚持核心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繁荣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尤其来自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参与,从而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的文化血脉。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党的文艺文化事业,就将“五四”运动中“到民间去”的口号落到坚实的民间大地,广大文化工作者与工农兵结合,深入生活,深入到革命实践,产生了一大批喜闻乐见,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文化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产生,都与民族文化的“寻根”及其有机更新,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开阔视野,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艺作品,一方面扎根本土,书写改革开放时代下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与命运。但不得不指出,在形成社会主义文化高原,向文化高峰迈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崇古崇洋、妄自菲薄的心态,偏狭的格局是缺乏当代文化自信的表现,究其本质,则源自脱离生活、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的传统。广大文化研究者与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才能摆脱从书斋到书斋的自我循环,获得更为开阔的观照视野;放弃本本主义,才能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深入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提炼自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文化生产与文艺创作本身,也只有融入到新时代新征程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不断总结、不断构建起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叙事的核心价值。
怎样理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
中国叙事的核心价值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下。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属性在于,具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将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全体人民的,具有惠普性。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优秀文化产品与文艺作品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使人民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成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积极力量,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绘制理想蓝图,促成美好社会。浙江持续推进文化发展模式变革,通过文化研究工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推动落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提高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文化数字化工程,通过“文旅绿码”“浙里文化圈”“文化基因解码”等建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三产融合、文旅农融合、艺术乡建等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正日益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经济建设,实现了精神引领,焕发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力量,朝着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构建中国叙事核心价值的关键,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传承海纳百川不断有机更新的中华文化,是与时代、与生活、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文化血脉,通过全民参与、全民创造,融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完成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实现,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
王姝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兼任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理事、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