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省第二十一届哲社奖获奖成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22-09-15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胡铭教授等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一书,2020年9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获2021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一书围绕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针对刑事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出一套解释力强的理论体系和论证详实、现实可行的完善意见,努力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研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作出贡献。

该成果紧扣“实践逻辑”,从实践入手展开实证研究,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缘起、模式和底线作为逻辑演进的基础,通过司法实践调研、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法官应当发挥的作用和制度尚需完善地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对律师在该制度的定位、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及速裁程序、二审程序和监督程序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实践予以探讨,总结出了中国式认罪协商和量刑建议的优势,洞察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构过程中传统因素对制度的渗透,在建构制度整体的框架下探索出崭新的认识路径和提炼出基本理论。

该成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逻辑自洽性较强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些探索性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因不对路的理论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悬而未决的争议,而且还能够消解因制度实施偏离制度预设的本质引发的对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影响与障碍,从实践逻辑的视角挖掘了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论的新思路,这种带有探索性的实践逻辑对于指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的精准化有所裨益。

该成果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基础到制度功能再到制度运行的实践逻辑进行探讨,寻找出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发展逻辑的理论不足,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性支撑,具有学术上的创新意义。

该成果从理论上对认罪认罚从宽的实践路线进行系统归纳、制度凝练和品质提升,提出了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路径。同时,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完善思路,转化的智库成果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地方试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有关司法机关采纳,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胡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诉讼法学、数字法学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