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省重点研究基地发声 | 陈玉兰:为什么是江南

发布时间:2022-08-10

|

来源: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浏览:

编者按: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陈玉兰教授从“诗画江南”所表征的自然生态、“江南诗画”所体现的人文内涵等维度,谈一谈“为什么是江南”。

由中原辐辏到江南崇尚

江南诗画,是诗画江南的艺术表现,是东方文艺大观园中的独特景观,其发展历程,大体与中华文化中心由辐辏中原向崇尚江南的转变相同步,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色。

具体说来,江南诗画缘于东晋六朝南渡士族的江南发现,兴于隋唐北宋异地诗人的江南行旅,盛于南宋元代流寓北人的江南映射,而集大成于明清两代南北融合的江南认同。东晋六朝是山水审美的初期,诗画江南多体现为有声画般的文字书写。唐朝北宋,虽然政治文化中心重又回归中原,但由于六朝山水文学的铺垫,诗人词客行旅江南,络绎于道,纪游之诗、回望之曲,连篇累牍,故而江南,早已是光明温暖的人间福地的象征。南宋元朝,北方士族南迁,文人在政治上耽于逸乐,无所用心,于是寄情山水、寄意诗画,诗画互文的抒情达意逐渐增多。明清时期,国家一统,南北交融,政治中心虽然北归,但文化中心则固着于江南而不曾北返,题画诗与诗意图双向发展,臻于极盛,而以《富春山居图》《姑苏繁华图》分别为诗画江南之山林和市井的代表作。

由诗画江南到江南诗画

由于晋室南渡,江南山水成了文人起居于其中的周遭和日常,因而进入了文学的审美世界。随着思想领域“老庄告退,山水方滋”,以山水为独立审美对象的诗文大行于天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创作,正以江南山水为滋养,其登临永嘉池上楼所作诗句明媚清新,为诗意江南打了亘古常新的广告。自从如此奇异的江南山水被固植于文人笔端后,人人心目中便都有了一方润泽无尘的江南福地,更有画家们在诗笔之外,借由水墨加以如影随形的直观表现。于是,中国的艺术,到了南朝,就有了自然主义审美观影响之下的水墨山水画的诞生。

因此,中国的山水诗画,其题材内容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浓重的江南情结。此后的封建政权尽管经历了多番的北迁与南徙,但文学艺术始终印有鲜明的江南印迹,体现为江南风景、江南风情、江南风物、江南风俗的联翩迭现、独步天下。李唐和北宋王朝虽然执权衡于中原,但诗人词客都热衷于行旅江南,诗词中载满了对江南的忆念和向往。在经历了南唐的偏安,尤其是宋室南渡以后,江南真正成了引领全国潮流之先的文化高地和艺术中心。

由于诗歌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感悟、语言表达偏尚含蓄蕴藉、诗旨表现讲究意内言外,与绘画艺术符合若契,可以互相映发,于是以画的形式为诗赋彩、以诗的形式为画写声,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诗情与画意巧妙交响的诗意图与题画诗因而诞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古老东方独特的艺术形式。“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及其题咏,正是在诗画合奏漫长的过门之后,渐入高潮的表现。

黄公望富春山水题材的创作,既得益于江南山水的熏染,也是山水文学对画家的滋养和对画作的形塑的结果。黄公望以耄耋之年痴行醉卧于富春山水间,耗尽了生命中最后数年光阴,作尺水寸山的细细丈量,生动摹画出富春江桐庐段的层峦叠嶂、寒树碧湍,其《富春山居图》在流转过程中,题咏者代出,仿作者不断,围绕此画的分分合合,发生了许多离奇错综甚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足可见诗画江南和江南诗画的魅力。

由意象符号到精神家园

由于自古及今众多的文人神游于江南山水、络绎于江南诗路,通过行旅、卧游、臆想、追念,在文学的世界构建了气场强大、内蕴深厚的江南文化地理和意象空间,结撰出了众人心目中理想的人居环境和精神家园。北宋蜀人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有句曰:“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作大约写于宋元祐三年(1088)苏轼任翰林学士,与任宣德郎的河北安肃(今徐水)人李世南同在汴京时。古往今来的文士,像这样以江南山水作精神慰藉的,又岂止苏东坡而已!北宋江西黄庭坚《江南》诗曰:“梦寐江南未得归,清波鰞子上钩肥。五年身属官仓米,输与渔人坐钓矶。”在黄庭坚看来,失去了江南,便失去了世界,无可补偿。江南,是文人自觉编织的情结、不愿醒转的美梦,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乡愁。

诗画江南是古往今来国人理想的生存空间、美好的精神家园。浙江在自然地理上是诗画江南的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上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诗画江南,滋养了活力浙江;活力浙江,青绿了江南的画水歌山。把浙江的发展定位于“诗画江南”,是一种自信,需要足够的底气;是一种理想,需要足够的力量。如今,“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省域品牌已经打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浙江的江南文化研究必须遵循省党代会“牢牢把握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要求,在长三角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中贡献浙江智慧和力量。

“两个先行”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刻领会“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的内涵,深入开展浙学研究、浙江文化史研究、浙江区域文化研究、浙江诗路文化研究、浙江城市社会研究、浙江文化世家研究、浙江学术文献整理,切实加强江南文化的海外传播,在“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新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陈玉兰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