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浙江省收藏协会联合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宜兴紫砂九隽陶艺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亦步亦新-紫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讨会”,研讨会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宜兴紫砂九隽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小明,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艺委会副会长、宜兴市陶瓷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伟群应邀作嘉宾发言,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40余人参加研讨会。浙江省收藏协会会长、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馆长李长平主持研讨会。
李长平介绍说,今天两位主讲嘉宾史小明和范伟群都是宜兴紫砂界中青代的实力派人物,都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艺大师“双料大师”,李长平代表浙江省收藏协会、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向冒着酷暑特地来杭州参与研讨会的两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李长平表示,浙江省收藏协会1996年成立,发展至今分支机构众多,会员数量超过3000人,难免存在良莠不齐、运行不规范的情况。协会今后要规范化运作,提高会员素质,树立协会品牌,为此必须重视学术活动,今后将以不同形式举办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学术活动。
史小明在发言中表示,宜兴紫砂工艺家从未停止将紫砂实用器提升至艺术品的努力,如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以及新中国的“紫砂七老”等都是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标杆式人物,他们留下来的经典作品以及表现出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格调,传承至今仍具行业规范作用。史小明认为,在任何时代里,一个行业中墨守成规的从业者总是居多,只有少数真正的艺术家、高技能人才能超越约定俗成的文化影响,在形式美上不肯轻易屈从于公众的好尚。史小明说,今天的紫砂行业也如此,需要有艺术家和高技能人才去创造新艺术形式,阐发新艺术观念,并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处,从而引领行业推陈出新,跨上新台阶。他进一步表示,在发展创新道路上,应锲而不舍地坚持技艺传承和执着的创新求索,要在传统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当今的紫砂人,很多都是高学历、高文化素养之人,要能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壶艺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一个传统行业的繁荣,并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家企业,而是必须依靠所有从业者的自信和努力、传承与创新,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范伟群大师发言时说,今天的研讨会,是一个互动的交流,对宜兴紫砂的交流,离不开收藏家的关爱,他内心对收藏家是非常感激的。范伟群从“古壶之韵、今壶之美”说起,他认为,就古壶与今壶对比来看,古代制壶受特定环境、特定年代的影响,受制壶工具、烧制条件的局限,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作品单调简约,让古壶显得单调,粗旷,但具有拙朴之感。而现代制壶技艺因工具先进、交流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拓展,造就了当今壶艺的多样性。范伟群认为,古壶与今壶各执其美,各具千秋,欣赏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各不相同。他说,当今紫砂艺术既要保留传统技能的民族性、文化性,也要积极发展艺术的时代性、丰富性。历史的纵向性和行业的横向性都是传承与创新需要深耕的方向。
嘉宾发言后,与会协会常务理事就宜兴紫砂起源年代、紫砂泥料、行业前景走势,以及当下直播带货中“大师作品”真伪等问题与史小明、范伟群两位大师做了交流互动。
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宋大雍、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建法、副会长曹海宾、李信兵、徐金兔、杜金康出席研讨会。
(浙江省收藏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