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中国餐饮文化大爆发的宋代

发布时间:2022-06-0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在中国古代,餐与饮两者一直是相配合的,人们常用“餐饮”一词涵盖整个饮食业。宋代,无论是北宋汴京城,还是南宋临安城,发达的餐饮业是这两大城市鲜明的特色。

饮品中最受重视的是酒。酿酒、售酒都需要官方许可,并要缴纳高额批准费(酒税)。酿酒用的酒曲是官方专卖的,如果私自制造酒曲、未取得许可私自售酒的,都是重罪,最高可判处死刑。也正是国家的统一管理,规范了宋代的酒业生产和销售,在一个侧面也促进了饮酒文化的盛行。宋人爱酒,称酒为“天之美禄”,男女皆爱小饮几杯,光京城一地,每年用于酿酒的糯米就超过30万石。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汴京城内大型酒楼就有72家,称为“正店”;中小型的酒楼,称为“脚店”,不计其数。

所谓正店即取得官方酿酒许可的餐饮机构,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零售酒水,同时也向“脚店”批发自酿酒水;脚店则是拥有官方酒水销售许可的餐饮机构,不能自酿,须从正店批发酒水,零售给食客,赚取差价。不论正店、脚店,都严格规定了销售区域,严禁越界销售,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监酒税。

北宋汴京的白矾楼,又名樊楼,是汴京最有名气的“正店”,可以容纳上千人,这等规模,放在今日,也称得上豪华了。后来,白矾楼在宣和年间改名叫作“丰乐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登上顶楼还能看见皇宫之内的景观,前所未有。宋室南渡后,宋人想要复刻汴梁街头的美好,于是在西湖旁重造了一座丰乐楼。这座大型酒楼更像是一座依西湖而建的园林,在此处饮酒作诗、以诗会友成为南宋文人争相向往的一桩乐事。

除高档酒楼提供的山珍海味外,“市食”“饭铺”也层次多样,品类丰富。市面上既有专卖北方风味菜肴的羊饭店,又有以南方风味为主的南食店,还有素食店、面食店,等等。《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武成王庙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的油饼卖得最好,每家有50余炉,50几个炉子一起烙饼。除了现烤现吃的饼,还有食店专门卖现成的菜肴,类似于现代的“快餐”。南宋文人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纪胜》中说到,当时临安城中的衢州店专卖盒饭,就是将米饭放在盒子里,加上水,然后按烧干饭的方法焖熟,再在上面加上菜蔬,食客来了就可以享用,初具现代快餐的雏形。这些饭店的服务也极其周到,出现了类似今日外卖叫餐的“逐时索唤”业务。

市面上还有许多售卖风味小吃的市店,当时最具特色的店铺当属汴梁城的“张手美家”,堪称是宋代的“网红”店铺。“张手美家”每个节日专卖一种食品,正月初一卖“元阳脔”,寒食节卖“冬凌粥”,在五月初五这天特别售卖“如意圆”这道美食,汴京人无不争相购买。 

走街串街的小贩儿也会售卖小吃以及节令物品。在端午时节,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大街小巷充斥着叫卖端午“节物”的小商贩,“节物”主要有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等物品。

宋代饮食业繁荣的另一特点是夜市的兴起。城中的店铺大部分到三更时分才收摊,刚到五更就又开张了,几乎与早市无缝衔接。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中记载,汴京城里马行街的夜市最为繁华,整夜燃烧的烛油熏得整条街巷连蚊子都不见一只。夜市里既有精致的甜点,梅子姜、香糖果子,还有现煎现卖的炸冻鱼头、辣脚子、姜辣萝卜等风味小吃。南宋临安御街一带,三更后还有小贩提着茶瓶卖茶给外出办事晚归的行人。从餐与饮,可见宋代繁荣的饮食图景,不啻为“吃货的黄金时代”。

(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