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

发布时间:2022-05-1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黄金时期,大家熟知的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三项产生于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杭州钱塘沈氏家族,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熟读经典,并随父亲宦游各地。广阔的天地为这位未来的科学全才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引发他浓厚的兴趣。32岁时沈括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走上仕途。作为掌管司法刑讼的官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也需要深入基层,这也养成了他为官每到一地,便虚心求访市野能人与贤达的习惯。无论是医师、农民、百业从者、士大夫乃至“山林隐者”,他都会独具慧眼地记录下他们的卓越之处。

沈括务实的为官态度受到朝中重臣王安石的器重,成为其变法改革的得力干将。他还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曾担任延州知州,驻守边境,抵御西夏,传世的著作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梦溪”取自沈括晚年隐居的地方——镇江梦溪园。沈括隐居山林后,细细拣选整理自己为官时期的笔记,以个人笔记体集结出版,因此又称“笔谈”。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记录了大量宋代的科学成就,如团钢(灌钢)锻造法、冷锻成色的检验法、透光镜及其他铜镜的特异性能、指南针的装置法,以及大量关于医药的论述,为读者勾勒出北宋科技发展的时代面貌,也从一个侧面明证了宋代科技在世界的领先水平。

在浙东考察期间,沈括看到“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对于温州雁荡山独特的地形地貌,他作出“谷中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用流水侵蚀作用来解释雁荡山形成的论断,这与现代地质学理论完全相吻合。沈括也是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存在磁偏角的结论,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他的书中有不少篇目记录了故乡杭州的繁华和当时杰出的科技人才,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就出于此,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发明与应用的可靠史料。书中还摘抄了建筑学家喻皓的著作《木经》,由于《木经》本身已经散佚,沈括的记载弥足珍贵。

当然作为一本笔记体书籍,《梦溪笔谈》也记录了坊巷间发生的怪事,在其“神奇”“异事”类条目中充斥着神怪、迷信的超自然内容。但是,瑕不掩瑜,些许缺憾并不影响《笔谈》的总体价值。正是书中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辉煌的科技成就科学性的总结与阐释,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推崇《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