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李燕 来晓维 沈费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第八届浙江城市治理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22-03-17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

2021年10月29—30日,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为主题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21”在杭州举行。作为“(中国)城市学年会·2021”的平行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浙江城市治理论坛同期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治理格局: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共同富裕’”主题,交流共同富裕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城市共同富裕建设的最新经验,以期为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

探讨共同富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认为,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而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落后基础上的普遍富裕,具有“全民共富”“全面共富”“逐步共富”“共建共富”四个特点。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马力宏认为,要正确理解和有效执行共同富裕的政策,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公平与效率。要不断完善社会扶贫解困机制,也要坚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二是政府与市场。要打造有为的政府和活跃的市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形成两者的合作互补。三是目标与实现方式。实现共富目标需要确立正确的实现方式,通过多领域的协同配合,不断探寻公平和效率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共同富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器。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研究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指出,高质量发展既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涵盖城市高质量发展,两者有机统一、相互推进。促进共同富裕,需要聚焦“宜居与宜业”“优质与均衡”“发展与共享”“效率与公平”这四对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系统科学的方法科学系统地破解“城市病”,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志宏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载体、趋势和未来方向,而共同富裕是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的目的是实现整个城乡和区域的共同富裕,这需要实现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产业经济从城市向农村辐射,公共服务从城市向农村拓展,社会文明从城市向农村传播。

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实践

城乡社会治理推动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兰蓓介绍了成都城市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一是全,关注全民人口(包含流动人口、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服务需求。二是活,让市场介入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做活服务,及时把握并高效回应城乡居民诉求。三是优,差异化布局公共服务配置,保持城乡一致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

“小县大城”模式推动山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缪磊磊分享了云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一是通过调优县域发展空间、打通农民进城渠道、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实现集聚集约、城乡统筹。二是通过拓展园区集聚产业发展、做强产业支撑就业增收、打造全域5A生态旅游名片,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三是通过创新“街乡共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同城同标”,建设民生服务共同体;围绕“整体智治”,建设平安稳定共同体,实现民生优先、共治共享。

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引领全域高质量发展。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扬分享了余杭区实践共同富裕的四个特点:第一,细化量化未来五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高质量发展路径,做好共同富裕顶层设计。第二,引进重量级实验室和科研重器,吸引全球高端要素流入;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吸引和做大数字产业经济;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体系,提供完善的政策服务支撑和配套平台环境,做大共富蛋糕。第三,统筹资源补齐西部五镇发展短板,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分好共富蛋糕。第四,秉持良渚文化精神、浙江精神和余杭双创精神,激发区域内创业创新活力。

公益事业推动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金华市人大代表、心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胡芳从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脑瘫患儿康复等实践案例出发,阐述了以公益链接政府资源、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形成部门合力、社会合力,精准识别特殊区域、特殊人群、特殊家庭,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最终推动美好社会、共同富裕建设的具体路径。

创新城市治理新格局保障共同富裕路径

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杭州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罗卫东提出数字赋能共同富裕路径:一要通过赋能乡村振兴、山海协作和区域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二要以数字化方式,推动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优质公共服务共享;三要增强数字化改革的人文底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要构建新的社会治理范式和治理文明体系,助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变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辛金国指出,要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智能化决策、社会人性化管理。一是依靠数字技术推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的建立;二是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共富蛋糕,形成有活力的竞争力;三是以数字赋能牵引分好共富蛋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并建立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沈体雁提出,要构建“一网共治”的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公共治理,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信社会、有机融合、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生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治理现代化”“分配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蓝蔚青认为,共同富裕重在城乡“共同”,但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而要以高质量的城镇化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副院长、教授龚上华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背景下,一要创造更普惠公平的条件,弥合城乡鸿沟;二要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三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防止农村阶层固化,畅通农民向上流动的通道,以此来保障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员常务副院长兼“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提出了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共富路径:一是建立群内城市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二是构建群内城市产业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群产业协作一体化;三是创新城市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城市群内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要素在城市群内更加充分流动。

“三有善治”模式推动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沈体雁指出,共同富裕要依靠高质量发展,也要依靠高水平分配。高水平分配取决于良好的治理,需要建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信社会“三有”主体协同治理的“三有善治”模式,以实现高水平的第三次分配。此外,也要构筑国家现代公益慈善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高水平发展。一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夯实中国特色善治社会基石;二要建设“仁爱”“兼爱”并重的现代公益慈善文化;三要建设党建引领、慈政分离、管理有序的现代慈善宏观管理体系;四是建设资产清晰、权责明确、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公益慈善组织制度。马力宏指出,市场决定初次分配,政府把握二次分配,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捐赠和慈善等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三次分配。但三次分配离不开有为的政府与活跃的市场,需依赖政府制定的有效税收激励制度,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合作互补。这一观点呼应了沈体雁的“三有善治”模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转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际,共同探讨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探索如何打造城市治理新格局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对浙江省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富裕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燕  来晓维  沈费伟  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