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 “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研究”丛书出版

发布时间:2022-02-09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研究”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系列项目《中国村庄发展的浙江样本研究》的成果。丛书选取浙江省11个市的11个村庄作为研究个案,形成11部专著。丛书以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视野探求乡村传统建构的实际场景和内在机制,追寻村庄过往在其当下时段中的历史投射,记述村庄的整体性历史进程,定位其当今发展在乡村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坐标;以翔实细致的个案剖析,观察、记录、研析作为基层生活共同体的中国村庄,在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巨变时,如何通过调整、舍弃、更新、吸纳等策略,重建与社会和时代均相契合的新型规则和秩序,维系生存、推动发展、提升品质;以深度驻村调研,深层次介入村庄内部生产生活环境,展开经济、政治、治理、文化、生态整体性研究,为不同类型村庄在当代社会变革时期所作的探索与发展,建立起完整的事实记录和分析样本,并从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路径、特征和价值,在浩瀚苍茫的历史时空中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乡村发展印记。丛书既具分析研究中国村庄的样本价值,也可为相关学科提供丰富的研究个案和鲜明的地方资源。

丛书主编简介

陈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地域美术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哲社重点基地浙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方史、文化史、艺术史研究。出版个人专著10部,主持合作专著17部和丛书5种29部;在国家一二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摘。承担10余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等项目,获10余项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励。乡村研究方面,主持、研究和出版《乡关何处:骆家庄村落历史与城市化转型研究》《乡村研究:浙江的探索和实践》等论著,发表多篇乡村传统、农村文化等方面学术论文。


畲乡逐梦——杭州龙峰民族村发展研究

李明艳 李旭◎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329-5

平装|88.00元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没有经过农村工业化洗礼的山区少数民族村落,龙峰民族村的变迁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典型性。本书以“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庄转型发展”为主线,近距离观察记录了龙峰民族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应对发展中的难题,从产业发展、文化变迁、社会治理、居民生活等多视角总结提炼发展经验,分析研判村庄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探索龙峰民族村进一步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为今后龙峰民族村的发展梳理脉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为龙峰民族村的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作者简介

李明艳,管理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乡村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重点项目,出版专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表各类论文、研究报告20余篇。

李旭,哲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兼习中西方哲学,有乡土情怀的思想者,著有《心之德业:阳明心学的本体学研究》,主持、参与多项乡村研究课题,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德润民心——宁波邵家丘村发展研究

董小梅 王崟屾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ISBN  978-7-308-21464-3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邵家丘村系围涂造地而兴的移民村落,虽历经沧海,但历史并不悠久,仅200余年。邵家丘村无交通、工业、商贸及其他资源优势,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和”——改革后脱贫致富的强烈冲动让村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他们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以“道德立村”为总纲,念好“道德经”,创出以“微公开、微网格、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好经验,孕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好硕果,构建了党建引领乡村复合治理的新格局,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与服务覆盖相结合,实现了从“落后村”到“先进村”的巨大变化。

主要作者简介

董小梅,汉族,湖北潜江人,中共党员,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研究员,浙江省钭利珍思政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口述史。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荆楚全书》”编纂,校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两种;在CSSCI、中文核心和省级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崟屾,研究生学历,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治政府建设专业机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法学会法治评估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020),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富民之路——温州上园村发展研究徐剑锋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341-7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上园村是温州、浙江乃至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浙江民营经济先发地区,也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典型村。有句名言充分说明了上园村民营经济的地位:“中国民营经济看浙江,浙江民营经济看温州,温州民营经济看乐清,乐清民营经济看柳市,柳市民营经济看上园”。课题组深入调查与访谈,利用翔实的一手资料与文献资料,展现了上园村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上园村80年代初中低压电器产业的兴起、产业集群的形成,经营主体从家庭手工作坊,到工厂再到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的演变,原材料与半成品的大进与电器产品的大出,企业的内源发展到大量走出去,到省外海外发展,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商业业态与经营模式的创新,总结了上园村民营经济的开放、创新与改革经验,并对上园村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主要作者简介

徐剑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浙江省台湾研究会理事。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理论界)“五个一批”人才。出版《浙江开放四十年》《中国加入WTO与浙江经济发展》等专著,主编《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富强浙江》《中国梦与浙江发展(经济卷)》等著作,参著数十部。在经济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多项,其他课题80多项。多项成果获省政府优秀成果奖励,10多项成果转化为全国政协与省政协提案,20多项成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


绿色崛起——湖州余村发展研究

闻海燕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ISBN  978-7-308-21421-6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余村是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和践行地。本书着重记述了改革开放前余村村庄的历史面貌,详细阐述分析了余村在改革开放以后40年的变迁及余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转型绿色发展的探索及成效,尤其注重反映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阐述了余村从“石头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经验,并力求提炼出余村作为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的研究价值及其启示意义。

主要作者简介

闻海燕,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乡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省级重大课题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粮食安全、区域经济研究,已出版专著2部,主编5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10余篇咨政报告获省级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2项。


转型赋能——嘉兴缪家村发展研究

张秀梅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299-1

平装|96.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后生产主义”的视角审视21世纪以来浙北平原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转型发展。转型之前,缪家村与其他中国乡村一样都是以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一系列农业农村政策的落实,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地位的第一产业走向了多样化;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功能凸显,资本进入乡村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机遇也被发现,各类旅游休闲设施、民宿等新型乡村空间,经济与社会的非农化、生产与环境的生态化、空间与功能的多元化等特征都彰显出来。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对这一转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试图揭示政策、资本等外因如何作用于乡村社会,及乡村空间、乡村文化、社会结构等又是如何逐步适应后生产主义转型、实现乡村性的转变等问题。

主要作者简介

张秀梅,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院乡村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发展、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其他各类项目多项。已出版乡村研究专著1部,在《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探索与争鸣》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花开富贵——绍兴棠棣村发展研究

俞为洁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342-4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后,村民发挥山村优势,逐渐放弃传统农业,在兰花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他花卉苗木生产,形成了全村种兰、种花、种苗木的产业优势,种植基地和销售网络几乎遍布全国。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棠棣村生活富裕不忘精神文明,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以“人勤春早”的棠棣精神、争分夺秒、真抓实干的“棠棣速度”,结合“三治融合”、“三产融合”,将棠棣村建设成了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村民幸福的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民富村旺,人称“中国小欧洲”。

主要作者简介

俞为洁,1963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农学硕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史和饮食史研究,已出版《饭稻衣麻:良渚人的衣食文化》《中国史前植物考古:史前人文植物散论》《中国食料史》《杭州宋代食料史》等多本专著,已发表《赤米考》《无心插柳:论辣椒在中国的选择性传播》等70多篇论文。


村域城市——金华花园村发展研究王平◎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ISBN 978-7-308-21289-2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献资料、人物访谈与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浙江金华东阳市花园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景、纵贯式的记述。重点突出自1981年花园村开办第一家规模型乡镇企业起,39年中村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本书以翔实历史资料和开阔研究视野说明,花园村开创的以包容性可持续工业化为主要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基本形态,以经营性治理为协调手段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花园村作为改革开放成长起来“超级村庄”的典型代表,本书的研究结论回答了究竟哪些村庄有条件发展为小城镇,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升级、空间规划、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从乡村向城镇的跨越。本书成果对于续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超级村庄”的多学科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主要作者简介

王平,1982年生,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11—2020年间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担任中国社会学会文化社会学专委会理事、浙江省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攻读博士期间曾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访学。独著、合著学术专著8本,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两部图书分别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文化为基——衢州清漾村发展研究卢福营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ISBN 978-7-308-21330-1

平装|8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村庄发展的客观事实,以2006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清漾村为标志,将改革开放以来清漾村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从史地、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层面,对40年的村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系统考察。特别是对2006年来基于毛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发展村落文化旅游,促进文态、业态、生态融合,带动村庄全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素描。剖析了清漾发展的三重逻辑,揭示了清漾发展的重要特色,探讨了清漾发展的样本价值与发展局限,提供了村庄发展的主要启示。本书是一项个案研究,研究中强调事实优先,力求以调查所获一手资源为依据得出结论,以求研究的真实可靠。同时,专门设置了访谈篇、文献篇,呈献调查所获的部分资料,供大家进一步研究。

主要作者简介

卢福营,1962年7月生,浙江嵊州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后陈经验与地方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学名师。兼任浙江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等等。主要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治理,出版个人专著与合著10多部,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1项), 省部课题10多项,获省部以上科研奖多项,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0多项,多次应邀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座。


耕海牧渔——舟山蚂蚁岛村发展研究

徐伟兵 戴五宏 唐洪森◎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ISBN 978-7-308-21290-8

平装|90.00元

内容简介

蚂蚁岛村是舟山普陀区的一个悬水小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人居住史约三百年。不同于农业社会的土地耕作,也有异于半耕半渔的沿海渔村,渔业捕捞至今仍是蚂蚁岛人的传统生计方式。梳理蚂蚁岛七十年的社会文化变迁,集体化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是为重要的历史节点。通过调适渔业生产及其经营组织方式,有效整合社会文化资源,蚂蚁岛人率先建立第一个人民公社,走集体发展道路,不仅极大改变蚂蚁岛社会的面貌,改善渔民生活,也为改革开放后蚂蚁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集体化时期凝聚而成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蚂蚁岛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当代的宝贵精神遗产。蚂蚁岛的发展历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走集体发展之路,发挥能人作用,对于“乡村振兴”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和现实意义。

主要作者简介

徐伟兵,1980年生,浙江开化人。法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涉及西南族群、文化遗产、区域发展等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及撰写政府咨询报告10余篇。

戴五宏,1984年生,江西婺源人。法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江西传统村落的衰退遏制及价值重塑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婺源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规划》等旅游规划多项。

唐洪森,1955年生,湖南湘潭人。浙江海洋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7项,出版专著(合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耕读致远——台州沙滩村发展研究

王 荔 杨贵庆 陶小马◎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343-1

平装|84.00元

内容简介

沙滩村发展研究以文化定桩、了解并挖掘沙滩村的历史文化作为研究进路,以亲身参与沙滩村改革发展为实践基础,对沙滩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大转型”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变迁轨迹和调适策略展开全面调查与研究。作者深入村庄,查阅族谱、账册等资料,访谈村民,堪踏遗址,与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史实相印证,为诠释“对传统耕读文化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实证了促使沙滩村当代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经济改革方面的力量,二是以推行村民自治、德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改革方面的力量。

主要作者简介

王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艺术史学史、设计史、文化史、城乡传播等。出版专著《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良渚原始审美文化研究》等;执导纪录片《中国当代村庄的浙江样本研究——沙滩村》《龙泉青瓷》《双城问道:上海与佛罗伦萨》等。

杨贵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美国哈佛大学与同济大学获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住房与社区规划、城市规划理论等。出版专著《城市社会心理学》《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建设探索》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评价体系和模式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陶小马,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同济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等。合著出版《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发表论文《考虑自然资源要素投入的城市效率评价研究》等。主要研究项目:浙江省宁海县城镇化发展规划研究、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路线图研究等。


电商兴村——丽水北山村发展研究

应焕红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ISBN  978-7-308-21328-8

平装|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北山模式的形成、北山模式的特点和北山模式可复制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详尽分析了北山模式“引领生活方式、创建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带动、勇于开拓创新、推进要素集聚、政府扶持推动”的特点,回答了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偏僻小山村,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凭着一股敢拼敢干、开拓创新、互助互享的“北山精神”,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向现代淘宝村的转型,开创了农村电商的“北山模式”,进一步蜕变为富裕美丽的浙江乡村的问题。淘宝村的兴起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北山模式”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是解决大众创业的新样本,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主要作者简介

应焕红,1964年4月生,浙江缙云人。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99年毕业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研究生班,2005年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聘任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管理、区域经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族制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主持完成了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合作基金课题、多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多项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研究课题。先后出版专著《公司文化管理》《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传承与超越》等,在《中国软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等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