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文化寻根·约会千年古村落⑦ ▏衢州开化霞山村:因商而盛 文风不坠

发布时间:2022-02-27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保存了相当数量风格各异的古村落,但如果细分细想,会发现它们基本有个共性就是——耕读传家。

这四个字,既是浙江古村落的传承特点,也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但开化霞山村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在近1000年的村落存续中,耕读传家自是其生存之本,但商业则是它的发展之道。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学者、最早对霞山村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邰惠鑫这样评价:霞山村地处浙西,皖浙交界,因钱塘江上游水系和徽开古道而起,也因交通重心的偏移而落。

由儒而贾 儒商共济

霞山村的独特,要从它的建村起源说起。 

霞山村主要由郑氏而建。在北宋仁宗年间,郑氏一门在辗转了几个地方后,由先祖郑律带领在开化马金霞山现址安顿了下来。

开化地处皖浙交界处,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所谓“风声习俗,流徽余韵”。有宋一代人文鼎盛。而霞山郑氏,自然也以诗书传家作为立族根本。

随着南宋建都临安,特别是南孔的落地衢州,更是进一步带动了开化的文教风气。据传南宋淳熙年间,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曾来开化马金包山听雨轩书院讲学,吸引了附近一大批士子文人负笈求学。这个包山书院,与霞山村仅隔几里路遥遥相对。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南宋时期的霞山村,文风有多么盛。

这文风,一直延续到近代,也仍然保持着。当包山书院逐渐荒废之时,郑氏家族倡议全乡在厚山修建书院,取名为崇化书院,并成为开化县著名书院之一。明末清初,霞山族人改寺庙为学堂,在开化县也是拔了头筹。

郑氏的族谱,从建村起便五十年一修几乎没有中断过,这是十分难得的。

敬宗睦族在古代是件大事,编修宗谱也是件大工程,一般来说只有实力较厚、有读书人主持且重视家族传承的宗族才能做到。在霞山村里,裕昆堂、爱敬堂、永锡堂等宗祠规模宏大、精雕细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宗族文化。

但是,以耕养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商业、农副业不发达的古代,单靠种田来养家族中的士子,已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在开化这个地方,就更不容易了。开化地处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田地极少且贫瘠,靠这些田地供养整个家族很困难。

这时,徽州文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徽州人打破了经商为耻的观念,提倡士商并重。因为徽州山多田少,靠经商创造了巨大财富,反过来又刺激了徽州儒学的发展。所以,与徽州同气连枝的霞山村郑氏族人,自然接受了“由儒而贾、儒商共济”的理念,开始做起了木材生意。

南宋定都临安后,要大兴土木修建一系列宫殿和政府场所,需要大量木材。而皖浙交界处的霞山及附近,正是林木资源丰富之地。霞山村做木材生意是得天独厚的,它面对马金溪,水道正是运输木材的最好方式。从上游放木排而下,这一运输方式,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没有大改观之前,都还在使用。

霞山村的木材生意越来越好,村子开始富裕起来,人口也因此增多。

徽式风格,三雕招牌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霞山村后来富到了什么程度呢?明代的霞山郑氏已经成为了开化的名门望族。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当有了丰裕的物质基础之后,霞山村开始了它的长足发展。

在霞山村,现在还留存有一条靠近马金溪上霞山埠头的商业街,即徽开古道的一部分,道路两侧有酒店、饭铺、杂货店、肉铺和豆腐店。明清时期,这条街弯弯曲曲长近500米,达到极盛。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据说街上还有8家肉铺,可见当时盛况。如今墙上还残存有“南货布疋”“南货贡面”等字迹,反映了当时商业街的盛况。

霞山村的古建筑特点很鲜明:徽式风格。建筑材料用得也很独特:卵石和木料。这两样东西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木料对于霞山村来说自是不愁,卵石则在马金溪滩更是俯拾皆是,这两种特产的结合,再加上马头墙的组合,使得霞山村古民居的保存极为完善。

2010年浙江日报曾报道,开化在文物资源普查中发现,霞山村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近300幢,其中明代建筑有近30幢。

在这些建筑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比比皆是,这是当地富裕的另一个证明。由于建村造屋的需要,这“三雕”还一度成为霞山村的招牌。

一直到上世纪初,霞山村的望姓形象尤存,现在某户居民家中还保存着国学大师马一浮的墨宝。

文风民俗,高跷竹马

村落的兴盛也带动了文风民俗的兴盛。

霞山村还保留了一项其它地方没有的省级非遗项目——高跷竹马。在脚上绑上一米多高的高跷,身上套着竹骨纸面的各色竹马,穿上戏曲行头行走或舞蹈,这就是“高跷竹马”。

通常踩高跷和跳竹马都是分成两种形式进行表演,而霞山村则将这两种表演形式合而为一,算得上是独一份。它始于唐宋时,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中断,1980年村里重组了高跷竹马队。如今的高跷竹马仍然活跃在民俗舞台上。

一年中最热闹的过年,习俗在霞山村也保留得很好。在这里,要过了正月二十二,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因为这一天是“灯日”。在灯日,村里会放板龙灯,在一块木板上设置三四盏灯,罩以灯笼内点蜡烛,板上插三角旗,上面写有灯谜,木板连成龙在村间行进,同时也还要将祖宗容像从大祠堂中请出一起巡游。村民们则开始邀请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上门观灯聚餐,喝完这顿酒,才算是过完了年。

在大部分古村落以耕养读的氛围里,因商而盛却又文风不坠的霞山村,是很值得探究与欣赏的。

但时至今日,身为中国传统村落的霞山村,实际上名声并不算显,从保护角度看也并不如人意。 

学者邰老师说,2006年初探村落之时,站在马金溪对岸看去,那成片的古建筑十分惊人,特别是油菜花开季节,漫山桃花、映山红、油菜花掩映下的徽式民居,是不可多见的风景。然而现在再去看,已经不能从溪边或者路上轻易得见大片的古民居了,许多村民已拆了旧居建了新房,只有深入村中,才能寻见那精美的明清古居。而建筑内部的湮没,也着实让人痛惋。

古村名片

霞山村位于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交界处的开化县西北部,是马金大区块核心历史古居民保护区,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民俗风情丰富。

来源:《钱江晚报》2022年2月25日